1927年,杨景云在辛村师训班学习,学校老师经常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主要是破处迷信,使学生精神上得到解放。一次,老师带着他们100多名学生推翻了太保寺的佛爷、辛村庙上的疙瘩爷。打高利寺的时候,那里的和尚就是土匪,连续向师生开枪,没去打成。师生就去县政府告状,县政府不管。“打神”运动就这样告终。
1930年,杨景云在辛村学校教学时,受了“三民主义”的影响,辛村地方教师100多人掀起了打土豪劣绅运动。当时,打的首要对象是三区区长周其善。周其善听说要打他,就跑到城里躲了起来。教师们就追到城里,起火做饭,在4个城门站岗,找了半个多月才找到周其善,把他扭送到县政府。县政府又不管,就把他押送到新乡国民党刘振华军队里。后来,周其善花了7000现大洋出来了,还当了区长,气焰更加嚣张了。教师们联合起来的力量,逐渐被瓦解。
1937年七七事变后,辛村任福兴同志(据听说,该同志是抗大毕业,八路军干部)经常找杨景云谈话,给他讲不当亡国奴和抗日救国的道理,使他的沉闷思想受到了极大启发。
1941年秋,一个陌生人突然找到杨景云,说他叫魏志坚,是民军政委,受民军司令朱程委托来的。魏志坚对杨景云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是个知识分子,在群众中有名望,希望你参加抗日斗争。如果你愿意干,就给我们的司令接下头;如不同意,我出门后你不要出来看我。”杨景云欣然同意。随后,魏志坚告诉杨景云接头的地点和方法。后来,杨景云在井店东北见到了民军司令朱程。朱程给他讲了抗日形势,介绍了古代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并表示“能叫名在,不叫人在”。意思是说,干革命不要怕死。不久,朱程把杨景云介绍到冀鲁豫军区办事处。王乐亭主任给杨景云交代了任务,叫他在辛村集建立一个地下交通站,共5人,杨景云为组长,其他是交通员。工作范围是东至井店,西至崔家桥。工作任务是护送干部和军需物资。1942年初,交通站的工作正式开始。为掩人耳目,军区德兴隆商店经理马一之同志给杨景云一部分资金,再加上自筹的一部分,在辛村集开了花店。到1945年,共计护送干部6500人,其中有赵紫阳、晁哲甫等高级军政领导干部。运送军需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当时的地下交通工作是十分困难和危险的。1944年秋季的一天夜里,有4辆马车的军火运往冀鲁豫军区。军区警卫连负责接应。由于黑夜走错了路,走到了任固东南,被5个伪军截住。正在危急时刻,杨景云用火柴滑火,给接应的警卫连指示了目标,接着打了起来,打死1个敌人,逃跑了1个,俘虏了6个。到了军区,对6个俘虏进行了教育,讲明团结抗日的道理。他们保证不干坏事、多为八路军出力后被释放。
为了适应当时的环境,辛村地下交通站名义上是和程道合、辛村恶霸韩守业合开的花店。1945年,程道合被我军打死,韩守业霸占了花店财产,地下工作无法继续开展下去。杨景云就到军区,留在了德兴隆商店。1946年,杨景云带着军区首长的信,冒着生命危险,到崔家桥、安阳城动员王自全、程道生投诚。结果,他们不但不投诚,还派韩守业抓杨景云。杨景云得到消息后返回了冀鲁豫军区。(本版党史资料由安阳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