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 安阳日报
 
2021年6月11日 星期

春之尾 夏之头


□刘涵华

公历每年的四月到六月,是古中国大陆中原地带的春之尾、夏之头。要是按农历,因为有闰月,“三年两头闰,行闰行不闰”,复杂得叫人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模糊着说,也就是三月到五月间吧。要是按二十四节气,会稍微确切一些,就是指从清明前后到芒种前后。可是,也不尽然。由于幅员辽阔,虽同属中原,我们安阳和南阳、洛阳、信阳等地的气温也不大一致。在谚语“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和“清明棉,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中,点花种豆的具体时间就几乎差了一个节气。实际上,如果非要用精确的方法确切指认我所说的春之尾、夏之头,几乎是不可能的。它们就像一张苇席的经和纬,密密地交织在一起,想分也分不清楚。

诗人眼中的春尾夏头颇具韵味:“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是晏殊,讲节气与物候;“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这是王令,讲家居时光;“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是范成大,描绘田野景色;“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行云浮日光。”这是杜甫,写羁旅之人极目远眺。人类总是跟诗和春天有缘,特别是中国人,只要认识字,谁都能随口背出跟二者有关的十几首来。这些诗词虽各有特色,但相比之下,还是杜野老的功力深厚,那沉郁顿挫甚至连读都不用读,上眼一看就能觉出其与众不同来。古人称之为诗圣,实在是不容置疑。

其中,把春夏交织的情形说得最好的,是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从元和十年“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到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这三四年对奔波宦海的白居易来说,一定是刻骨铭心的。

贬官后的白居易虽然自称“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是见到了琵琶女才“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的,但我以为这话并不可全信。在“黄芦苦竹绕宅生”的谪居初期,终日郁郁寡欢甚至于卧病,恐怕才是白居易更为真实的境遇。“杜鹃啼血猿哀鸣”,“往往取酒还独倾”,因挫折而失去巢窠的心灵常常会向宗教靠拢,也许他是去大林寺寻晨钟暮鼓木鱼声声以遣怀的。可是,当他看到鬼斧神工的庐山,看到山寺旁一树甚至一山的桃之夭夭时,满心的郁闷便在流荡的山风中烟消云散,真真切切地欢喜、旷达起来。这样的人,确实有几分可爱之处。

凡夫俗子、芸芸众生的春尾夏头另有不同。在乡下,这时节常常有庙会,跟正月的庙会不大一样。正月的庙会就是享受人生,一年的忙碌之后,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各自尽情享受着生活赐予的不同档次的欢乐。三四月间的庙会除了玩儿,还带有浓厚的劳动色彩,好像是今后一年辛勤耕作的序曲。镰啊,锄啊,绳子啊,盛粮食的缸啊,都要在庙会上一一买好。若是等到用的时候再买,不仅贵了许多,而且也不方便、不齐全。记得我小姨就曾在家门口的会上买过一口缸,是卖家直接给抬到厨房里的。小姨家的厨房,一边是煤火碗橱,另一边就是一排大缸,都用厚厚的石板盖着。不知道是为密封还是为防盗,小姨那精明能干的婆婆还在每口缸的缝隙处都糊了泥巴。

也难怪,那是庄稼人春种秋收辛苦一年的收成,又赶上青黄不接的麦前,怎么能不操心呢?

过完庙会就该是端午了。大概南方朝堂上的事情离北方的草民太遥远,这边的端午节远不如南方那么热闹,通常也就是炸一次菜角、糖糕吃吃而已,很少有人知道“纫秋兰以为佩”的屈原忧国忧民,最后投身汨罗江,他们真正看重的是端午后不久“瞧羊”“送羊”这件事。在我们这儿的老百姓看来,送完“羊”,初夏才算确确实实结束了。

“割罢麦子打罢场,谁家的姑娘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送羊”是北方许多地方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民俗,时间多是在初夏,也有在六七月的。实际上,就是让亲戚们尝尝新打下的粮食,表示一下“亲戚礼到”的意思。“羊”是用白面蒸成的,有大有小。最大的那只得好几斤面才能蒸成,颇为壮观。小的“羊”则极尽小巧,还没有馒头那么大。常常是一只大“羊”、两只中“羊”、四只三“羊”,外加一群小“羊”,满满当当一篮子,由娘家人欢天喜地地送到出了门儿的闺女家。

小时候,我常住姥姥家。记得有一天快中午的时候,姥姥突然让还在上小学的我代替舅舅去小姨家送“羊”。尽管小姨家和姥姥家同村,关系又很亲近,但这个决定还是因时间和人物都不合适而显得太过随便了一些。小姨的婆婆一看见提了“羊”篮子的我,马上就嗔怪道:“糊涂了!糊涂了!你姥姥咋叫你这时候来送羊?真是糊涂了!”说完就急匆匆地去和面。

在姥姥家那一带,招待“送羊人”,法定的饭菜是烙油饼、炒鸡蛋。烙饼的面可是有讲究,一定要早早和上,醒足了,滋滋腻腻的,再拿刨花当柴,用铁鏊子烙出来,那才叫好吃。

不过,若用挑剔一些的眼光看,这时节也有缺憾。比如风,总是时寒时暖,叫人无所适从。但天生万物,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缺憾的呢?仔细想来,我还是最喜欢每年的这个时候,喜欢这个时候的风:西伯利亚的寒流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势均力敌,它们频频交锋、各不相让,形成了一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和谐,表面上似乎不可解决的矛盾正暗暗孕育着来日的转机……

再也没有什么时节比春之尾、夏之头更叫人充满期待与活力的了。因为生命成长的一切条件都具备,只消再有场雨,你就是把筷子插在土里,它也会发芽的。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