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云鹏
听民意、解民需,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直是市政协坚持的工作方向。
一年来,市政协聚焦重点领域,瞄准重大课题,专题调研取得新成果。围绕全市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对策建议,真正做到了“建言建在需要时”。
为服务“六稳”任务落实和“六保”目标实现,市政协组织调研“优化金融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课题,提出意见和建议12条,持续助力优化金融环境,各类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比去年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贷款866.1亿元,市场主体数量增长了9.7%,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持续增强。
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政协开展了“加快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调研,提出10条具体建议,助推全市建成 7 个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2000 多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了村级电商服务功能全覆盖。
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市政协开展了“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提出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加在编教师人数等建议,2020年全市共招聘特岗教师630人,面向社会认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7984人,完成11758名教师素质提升培训。
…………
一系列调研成果得到转化落实,彰显了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独特优势。
调研取得新成果,监督体现新担当。市政协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督导重大事项落实,助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真正做到了“监督监在关键处”。
2020年,市政协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路网建设、特色小镇项目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等开展两次常委集体视察,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20余条。
围绕文旅产业发展,市政协提出了优化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公共设施等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仓巷街、西大街、城隍庙——高阁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初见成效,建设了游客中心,开通了3条旅游精品线路,增强了安阳旅游吸引力。
围绕稳定社会就业、改善大气环境、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10项重点民生实事,以及基础教育、医疗养老、疫情防控、充电桩建设等10个方面的民生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组织委员深入乡村、企业、工程现场等,开展界别委员视察督导,助力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一系列民生实事落实落地。
去年,为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重点督导“促进城区文化产业繁荣”建议案落实,助推我市加快打造“两核三板块六组团”发展格局,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逐步由文化旅游大市向强市转变。围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市政协开展了民主监督,为全市26.41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全部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所有贫困村按计划实现有序退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献计出力。同时,市政协还组织委员深入县区督导“四水同治”工作,针对全市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提出监督意见,助推全市23个市控地表水断面全部达标,碧水保卫战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