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庆华
落实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
2020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始终把握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推动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行使。
强化经济运行监督
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市人大常委会突出抓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听取审议计划执行、“稳就业”、“保就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等工作情况报告,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组织代表对经济运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集中视察,跟踪监督经济运行情况,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大会批准的计划全面贯彻执行。听取审议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和法、检“两院”关于加强司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要求“一府两院”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破解要素瓶颈制约、打造法治政务环境、加大问责问效力度,全力打造“审批更简、效率更高、监管更强、服务更优”的一流营商环境。针对钢铁及焦化行业资源整合工作进展迟缓的问题,听取相关工作情况汇报,督促政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尽早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检查归侨侨眷权益保护“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最大限度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助推安阳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谋划我市“十四五”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乡村振兴等5个方面提出12条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决策和市政府编制规划提供参考,也为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做了必要准备。
强化民生保障监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基本民生保障开展监督。
常委会针对脱贫攻坚覆盖面广、精准性强、持续性久的特点,坚持入村入户调研,连续三年听取审议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报告,有的放矢地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机制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加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监督,深入6个县(市)区的18个乡镇25个村实地调研,督促政府形成规划设计优、示范带动强、机制体制全、内生动力足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格局。
听取老旧小区改造情况汇报,紧盯基础设施欠账多、配套资金需求多、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完善管理、超前规划、示范先行等意见和建议,努力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听取审议规划实施情况报告,严格落实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调整必要性审查和控制性规划备案制度,对4个项目进行了调研审议和回复,对19件控制性详规进行了备案。
与此同时,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创新人才引进暨“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积极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听取审议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公证法贯彻实施等工作情况汇报,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安阳。发挥人大信访工作职能作用,受理来信来访244件385人次,促进人民群众合理合法诉求依法得到解决。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监督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近年,常委会精心谋划、认真部署、系统推进,分重点、分阶段、分节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护佑蓝天、碧水。在连续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进行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去年又开展了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依法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确保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开展水土保持“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督促政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听取市政府环境保护年度报告,对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紧扣法律责任、河长责任的落实,推动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还百姓清水绿岸景象。
强化财政预算监督
常委会按照“预算资金全口径、预算部门全覆盖、执行监督全过程、审查监督全方位”的要求,建成市、县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基本实现了预算审查监督的网络化、智能化和科学化,这一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听取审议预算执行、决算和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2019年市本级决算、2020年预算调整方案,要求政府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强债券资金及政府债务管理。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责,听取审议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和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跟踪监督,首次听取审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推动有关问题有效整改,抓实抓细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