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宁
3月8日隆重降临,但妇女节的名称在民间早已几次修改。先是拒绝成熟的青年女性将之改作“女生”节,现在又升级为“女神”节了。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女性地位不断提升的佐证,但也少不了商家的推波助澜。作为一个年年过节的中年女性,我想谈谈对“女神”的认知,也就是对优秀女性的定位。
我以为一位优秀的女性应该能够享得了富贵,也受得了贫穷;住得了华宇豪宅,也住得了茅檐草舍;穿得了皮草莨纱,也穿得了布衣旧衫;学识要有,但不迂腐执拗;容貌秀洁,更重要的是气质超然。具体来说,应该内心坚定,行事独立,气质娴雅,心性洒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珍惜仅有一次的人生,不会为了暂时的享乐而迷失自己,也不会为了物质欲求而交换自己,更不会为了表面的浮华光环而停止进步。
“女神”的意志无比坚强,但内心又是极柔软温和的。她的聪慧表现在对于他人的体谅和同情,理解他人的处境,不咄咄逼人,不强人所难,不自恃高贵;相反,她温和、谦逊,如春风化雨,如杨柳拂面,让人一望而生亲近之心,久处常生敬慕之情。
谁是“女神”的典范呢?《诗经》中描绘的硕人应该是人世间第一位真实的“女神”,她身份高贵却温柔娴静,她拥有绝世盛颜却不自知,这样的“女神”怎能不让人爱慕。相比那些美在皮、美在骨的美人,民众把最钟爱的自然灵物汇集于“女神”一身,以优美的想象来盛赞“女神”的气质。那柔嫩甘美的柔荑啊,恰似美人的玉指;那光洁饱满的瓠犀啊,恰似美人的贝齿。如果硕人仅仅美在形貌,没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生动,不足以登上神坛。硕人的美,在于她的亲和,她对于凡尘大众的接纳与博爱,她微微一笑,倾城倾国倾心,举国的子民都被这位美丽、端庄、亲切、和善,拥有海洋一样广阔胸怀的“女神”征服了。
世间的微小生物,只有自然之子纯净的眼眸才能发现它们的神奇和优美,而“女神”和民众敬爱的大地母亲一样,具有这样优美而神圣的气质,她的微微一笑中透露着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光辉和属于天性的友善,这样的美女堪称“女神”。
同样以美著称的王昭君太孤绝焦躁了些,杨贵妃“回眸一笑”中似含了过多妩媚矫柔,貂蝉忍辱偷生,总觉屈辱了些,西施屈身侍敌,终是不够磊落光明。诚然,是历史现实造成了她们的困境,是身为女性的地位逼迫她们接受了无奈甚至耻辱的人生,但没有从容和优雅,终究要从神坛跌落,与“女神”的桂冠失之交臂,成为绝色美人似乎并不能安慰这种失落。
第二个应该是曹植偶遇的洛神,无论从形神步态都绝美无伦,但这位“女神”区别于一般美女之处,不仅仅在于其宛若游龙的曼妙、或是飘摇若流风回雪的轻盈,也不在于其延颈秀项、明眸善睐的秀丽,而在于她情感的丰富与意志的峻洁。来去自由,没有半分犹疑凝滞,深情而理智,柔婉而清醒,珍视邂逅的美好,但绝非湘夫人一般哀怨萎靡。由此想到大观园中才情高逸如黛玉,冰雪聪明如宝钗,都担不得“女神”,时代赋予了她们太过沉重的枷锁,足以使得其无力登临神坛,连最具“女神”气质的探春, 也不过落得个“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的下场。
最接近“女神”的应该是李清照,她在幼年时期就得到了双亲的钟爱与悉心教养,成就了一颗独立而骄傲的心,敢于和世间男子比量才气,敢于对男性一统天下的词坛发出自己的声音。她也有小儿女的情态,和闺中少妇的愁怨哀婉,但却始终不失大女人的气度。就是这样一位女性,才能够在难渡之后,在颠沛流离之中 ,在屡遭欺骗指责之期,依然保持完整的自我,甚至发出令男性羞愧的质问,“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振聋发聩。多情多才的女子很多,唯有李清照走得远。以才学名世,凭性格封神,李清照独步千年依然光彩照人。
《浮生六记》中那几位得到过爱情的女性,或娟媚、或娇憨、或柔顺,但却并不值得艳羡,她们短暂生命中得来的那一段小小的幸福时光,有太多的压抑和痛苦,内心从未得到真正的伸展。正是因为世间温暖太少,一点光亮就足以让她们飞蛾扑火献祭自己。传统的中国女性就是这样艰难沉重。穿越漫长的历史黑洞,迎来“五四”运动,女性绽放光彩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在一个去旧求新的特殊时期,才华容貌行为引人注目者颇众,但真正称得上“女神”的唯林徽因。她在父亲和丈夫的钟爱中成长,以自己的才情个性征服丈夫, 以及周围有才华见地的男性。无论外界怎样诋毁林徽因,她活出了“女神”应该有的姿态。她聪慧、敏捷、坦率,敢于在事业上与男性一较高低,与丈夫并驾齐驱;她也拥有传统女性的贤惠,把家务事项安排得颇为妥当,成为家族和人群的核心;她也遭遇过战乱、非议、 排挤。但她始终是那个独立的林徽因,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苟合于世俗,不屑于诋毁辩论。她又是敏感自信的,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用野花来装饰自己的书桌,在独自作画的时候,也要穿上飘逸的白裙,以与雅致相合。她爱人生、爱自己的事业、爱那些美好的事物,她为儿子写出“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欣喜慈爱,她为保护古建奔走辛劳,她取得极高的成就,却不失女性的魅力。
这是一个真正活出了自己,活出了超凡脱俗的气度,让世人景仰的新时代“女神”的楷模。
由于物质的匮乏,或者是精神的贫乏,“女神”向来稀缺而尊贵。只有到了今天,男女平等的路走了100年,女性拥有了和男性一样的受教育和工作的权利,才有更多普通女性成为“女神”的可能。我们在拥有独立的经济和平等的事业之后,应该牢记中国女性一路以来的荆棘坎坷,甚至是血泪,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做女生易,做美女易,但做“女神”不易,需要与浅薄物欲隔绝,需要与软弱依赖斗争,需要与惰怠空虚抗争。那些靠整容脸、吸脂术、出位的装扮、奢华的场景围簇起来的不是“女神”,甚至都不足于称为美女。
真正的“女神”应该是像陈薇一样,美丽而不自恃,对自己的人生无比清晰,对自己的信念无比坚持,这份独立清醒才是“女神”应有的风采。
真正的“女神”应该是像颜宁一样,无论外界追捧还是诋毁,一概不放在心里,只踏实走自己的路,这份淡定从容才是“女神”应有的气度。
真正的“女神”应该是像张桂梅一样,无论道路多么坎坷,面对的风雨多么狂暴,她可以用劳力换取孩子们的希望,倾下身来向人求乞办学的经费,但却不会失去骨子里的高傲和信念,这份高贵强大才是“女神”应有的底气。
还有那些苍老的年轻的母亲们,她们在岁月碾磨中交出了青春的娇嫩,在洗衣盆中磨粗了纤细的手指,在烟火中熏黑了白嫩的脸颊,在奔波中健壮了腰身,岁月回报她们的是坚强的意志和深沉的爱。有她们呵护指引,我们才走得稳健欢快。
还有那些踏踏实实生活和工作的女性,心中怀着梦想,手中不停歇地梳理织造未来的纬线。她们是离我们最近的“女神”,也是平凡的你,我,她。
致敬“女神”,也致敬每一个爱生活爱自己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