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 培
初冬时节,走进大棚,抬手摘一颗鸡蛋大小的无花果,这样的冬日采摘体验你想试试吗?11月22日,正午的阳光照在棚顶上,虽说室外温度骤降,可棚内的温度还是温暖如春。当天是小雪节气,可温棚内种植的无花果仍在盛果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在位于北关区漳北街道办事处李桃村的无花果采摘园里,成熟的无花果已经由青绿色变为深红色,两米高的树上,鸡蛋大小的果实挂满枝条。作为安阳市区周边种植最早、面积最大的一片无花果种植园,这里种植的以波姬红、金傲芬两个品种为主,今年大棚种植的波姬红迎来大丰收,亩产达到1000公斤。
一直在忙个不停的采摘园园主李献玲向记者介绍:“来这里采摘的主要是市民,周末人最多,秋天是无花果采摘的最好时期,天气好、光照强,无花果一茬接着一茬长,能供得上大量游客采摘。现在,虽然天气变冷了,还是有很多人来这里采摘,他们吃了新鲜的无花果,感受了田园风光,再到周边的乡村小路走一走,感觉特别好。”
李献玲的无花果采摘园填补了安阳采摘游市场的一个空白。这个时候,无花果成为不少热衷采摘游客的“新宠”。“无花果这几年一直是比较受大家喜爱的水果,安阳人大多在自家种植,只有夏天才能吃到。去年,我们到外地旅游时曾看到过这个品种的果子,在安阳还是第一次见。”游客李晓华连声夸赞,“大家都知道无花果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药食两用型水果,平时吃不到鲜果我就买干果。今天来这里,摘下尝了尝,特别好吃,连皮都吃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采摘园里摘无花果,个头大,果子甜,下周我准备带上爸妈再来一次。”
“我们从山东引进这项技术的时候,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去外地采摘园考察、聘请专业种植专家指导,每走一步都十分慎重。去年无花果第一年挂果,产量虽然不太高,但已有了不少‘粉丝’。今年算是进入了盛果期,无花果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采摘期从7月中旬开始可持续到12月底,5个多月的采摘期,为我们发展乡村游创造了条件。”李献玲的丈夫告诉记者,“通过采摘,我们每年收入10多万元。鲜果销售主要以批发为主,主要销往安阳市区,今年有几万元的收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不断壮大,无花果不仅成为采摘‘新宠’,还能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采摘园不仅可以采摘、售卖鲜果,还专门制作干果,方便实用。为了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李献玲从建园初期就开辟了专门的地块进行育种,树种对外销售。不少周边农民来打听,也想加入种植无花果的行列。李献玲说,为了让无花果销售到更远的地方,为了让农民增加收入,她丈夫已准备考察无花果鲜果深加工项目,尝试制作一些休闲食品、饮品,进一步提高无花果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