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金贵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这个信息我是从当年1月上旬的党报上获悉的。当天,我就让年轻的同事王淑丹帮我下载到手机上,阅读过几篇文章后,感觉及时、真实、大气,让人震撼。很快,我便爱上了它。
从2019年3月开始,上级宣传部门倡导机关干部职工每天登录“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检验学习的时长成效等用积分的方式来记录。记得当周围的同事刚刚认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时,我的积分已有几百分。当然,随着大家学习热情不断升温,我的积分已被远远地抛在后面。我很庆幸,有这么多人像我一样爱上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我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情缘并未就此了结。后来,县委宣传部要求各单位上报一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稿联系人,单位领导自然想起喜欢舞文弄墨的我。虽然参加了县里组织的业务培训,但我已50多岁,加之天生愚钝,对如何供稿、如何操作还是雾里看花一般。不过,身边许多年轻的同事见我“朽木可雕”,都乐意花功夫来“雕刻”我。刚开始学习时,我用最笨的也是我认为最管用的办法:老师每操作一步,我就用笔记一步,反复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4月28日,我成为单位“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供稿人。同年5月5日,我的《河南汤阴:“交通+”畅通脱贫致富路》稿件第一次被推上“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欣喜之余,我更加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刊发稿件真的太不容易,甚至多次产生过要放弃的想法。稿件要求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观点鲜明,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自不必说,关键是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反复推敲、认真斟酌,哪怕少一个“的”字、错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不允许的。用发射卫星的精确度来比喻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刊发稿件,一点也不夸张。
说句良心话,仅凭我一己之力,想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刊发稿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幕后有许多默默奉献、严格把关的老师。汤阴县委宣传部的杨健老师、安阳日报社的苏迅老师等,都是幕后的“推手”。在这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已有40余篇稿件被推上“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在今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有4篇稿件上了“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5月3日,我的一篇《河南汤阴:把城市建设在公园里》的稿件经多位老师精心斧正,被推上“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
只有学起来,才能强起来。不论是知识、思想、技能还是其他的东西,你学,你强;我学,我强;他学,他强。大家一起学,中国强起来。
(作者单位:汤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