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学艳
3月11日,家住灯塔路香格里拉小区的七年级学生王子龙打开电脑,登录华夏玄鸟文化论坛,点击了一篇名为《一位安阳历史老师这样给宅家“神兽”们上网课,不想学都难》的文章,仔细阅读起来。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学习这篇文章了。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民抗疫,我市各自媒体迅速行动起来,变身传达疫情消息、传播抗疫正能量的“小喇叭”,表现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由于疫情的影响,虽然与学校只有一个路口的距离,但王子龙只能像全国所有学生一样,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他说:“本来感觉历史课学习起来非常枯燥无味,可是论坛上历史文化类的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插图精美,故事性强,非常引人入胜。”农历正月初二,曾任我市环保局局长的郭震满怀激情,奋笔写出诗篇《迎战疫情宅居驰想》,首发于华夏玄鸟文化论坛微信平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虽已是奔八的老汉,但比起钟南山还算青年;我虽已是奔八的老汉,但我首先是一名中共党员;我虽已是奔八的老汉,但我心韶华仍存;我虽已是奔八的老汉,但我心与武汉同胞息息相关……”文章一经发出,激起网友盛赞,纷纷转发朋友圈。随后,论坛推出余文国所作《战“疫”之下,一位安阳历史教师的另一种思考……》一文,全面回顾了人类与重大疫情的斗争史,让大家既看到传染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看到在此过程中人类取得的艰难进步,最后引领大家反思:医学的昌明和科学的发展绝不是助长人类自大无知、挑战自然法则的理由,恰恰相反,面对自然、面对生命,人们应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寻求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和谐共生之道。该文章发布后,阅读量很快超过了8000人次,网友纷纷留言,共同引导人们正确抗击疫情。
日本捐赠的抗疫用品上,因写了两句诗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夜上了热搜。玄鸟讲师团成员、安阳市二中高级教师杨林战及时在论坛推出《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中日文化交流畅谈》一文,瞬间霸屏朋友圈。
据了解,华夏玄鸟文化论坛创办于2014年,是一个传播安阳地方优秀历史文化的民间组织,2019年曾获全国“终身品牌项目”称号。疫情来袭,华夏玄鸟文化论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取消了一切社会研学和公益讲座活动,密切关注疫情动态,组织撰写抗疫作品,引导网友积极面对困难,勇于向病魔抗争。针对学生“停课不停学”,论坛发起人“老嘿”结合自己高中历史网络授课经验,精心编制了唐朝历史故事,把相应高考知识点融入其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编写成《一位安阳历史老师这样给宅家“神兽”们上网课,不想学都难》,受到学生的欢迎。他说:“我们华夏玄鸟文化论坛讲师团的成员,很多是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比如安阳市八中高级教师尚超,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真实地呈现,再现旅程中的惊心动魄与病毒逼近时的公众心态。文章让每位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疫情之下,没有诗和远方。今后,我们要发挥教师特长,努力创作,为宅家的孩子们提供更多优秀作品。”
公众号“一诺心闻”,是我市一个以诵读为主,兼顾摄影、文学的大众网络平台。网友笑说,这是一个被金融高管耽误的网媒总编创办的平台。3年来,该公众号发表诵读文章900多期,深受大家的欢迎。疫情来袭,“一诺心闻”立刻暂停美文诵读栏目,全力创作发表抗疫文章,讴歌抗疫英雄,安抚市民恐慌情绪。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该公众号共发表抗疫文章12篇,阅读量达2万多人次。其中,“一诺心闻”编辑部原创诗朗诵作品4篇,安阳县作家协会作品3篇,转发分享其他抗疫作品5篇。作者张伏林的《全民战“疫”,谁是英雄》《我是党员,让我先上》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采用。同时,《全民战“疫”,谁是英雄》还入选全国“黄河与长江握手”网络诗歌朗诵会,在线收听收看者近万人。张伏林说:“作为一名老党员,退休是为党和社会做贡献的另一个起点。我创办这个公众号的目的,就是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发现美好,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我们都应尽一份力量。”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的自媒体人全力传播人间大爱,为宅家自我隔离的人们传递了温暖和力量,增强了大家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