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县域·滑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0年3月13日 星期

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滑县农业基础


□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程永辉

3月10日,春风拂面,暖阳杲杲。在全省最大的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农民正在忙着春耕春管,田间道路、机井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我们负责留固项目区140眼机井的建设任务,现在已完成60多眼,剩下的将在10天之内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留固机井项目第三标段负责人李达说。

据了解,滑县区域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13万公顷,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8.7万公顷以上,总产145万吨左右,农业享誉全国,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粮食产量连续27年保持河南省县级第一,是河南第一产粮大县、中国小麦第一县,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十二连冠”。

今年,该县按照“全县一盘棋、措施一体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则,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打破乡镇界限,在全县规划了10万公顷高标准农田,其中33个万亩方、38个千亩方、10个百亩方,全力打造全省最大的5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俺今年种了15亩小麦,原来浇地不是刷卡,都得刨垄沟,地下没有地埋管,每次都是排着队浇地,可麻烦了。现在都是拿个卡,想什么时候浇地拿卡一刷就浇了,很方便,省时、省工、省钱。”正在给小麦浇水施肥的留固镇尹新庄村村民张彦告诉记者。这些年,滑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浇地难、产量低,更让农民享受到现代农业种植的科技福利。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滑县综合统筹田间道路、水利灌排、林网防护、电力配套等工程项目,使项目合理归并、互补,力争使高标准农田内的田、路、井、渠、电、林等基础设施全部达到高标准,建成示范区内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良好生产格局,增强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

今年,滑县希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希斋通过土地流转,种植了33.3公顷小麦。这些年,滑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让他从中得到了不少实惠。“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后,地埋管直接埋到地里,交费刷卡后耕地就浇上水了,特别省事儿,而且1亩地能省十几块钱,每亩产量能提高200多斤。”杨希斋说。

“目前,我县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农业基础条件明显提升,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今后3年,滑县还将争取上级项目资金5亿元,再规划建设30万亩高标准农田。”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红庆说。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