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 峰
最近,在高庄镇西小寒村,田东明靠养殖山羊脱贫致富,成为村民关注的“明星”。不少人上门找田东明取经,请教养羊致富之道,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也频频前去调研。
12月6日早上,记者敲开田东明家的院门,还未见羊,便听到“咩咩”的叫声。走进羊圈一看,大大小小的山羊正挤在食槽边吃食。
“我2015年开始养羊,短短4年,从6只母羊繁殖到现在存栏50余只羊。如今,我年收入2万元左右,早已脱了贫。”田东明自豪地说。
田东明今年51岁,离异,无子女。26岁那年,他腿部得了关节炎,不能干重体力活。2013年,他又摔伤腰椎,行动不便,从此成了贫困户。
“生活还要继续,总得想办法养活自己。”田东明思来想去,觉得搞庭院经济比较适合自己。
田东明的腰椎好转后,在院子里养了60余头猪。由于把握不好饲料配比,猪根本不长膘,还老拉稀。“养了半年没啥起色,我就赶快放弃了,总算没赔钱。”田东明说。
后来,田东明听说兔子繁殖快、利润高,便购买了400只兔子。不料,兔子繁殖太快,每两个月繁殖一次,防疫跟不上,仔兔成筐成筐地死亡,根本养不活。半年后,田东明放弃了养兔。
那时,村里人都替田东明惋惜。田东明却乐观地说:“两次养殖失败让我学到了宝贵经验。我要物色更加好喂养、繁殖力适中、防疫方便的家畜。”
这一次,田东明没有急着养殖家畜,而是冷静地走访了大量养殖户。几经考察、对比后,他决定养殖山羊。
2015年5月,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田东明投入4000元,买了6只母山羊,借邻居家的公羊配种,当年年底便繁殖了小羊。
“小羊既好生,又好养。”田东明说,“那天傍晚,我去喂羊,听见圈里有小羊的叫声,才发现母羊已经产下小羊。我让小羊认认奶,就不用管了。小羊自己会吃奶,母羊也会照顾小羊。”
田东明告诉记者,母山羊半岁后可以交配,每年繁殖两窝,每窝能产两只小羊,生育期五六年。只要按时防疫,小羊很容易成活。
“养羊要盯好首尾,流鼻涕是感冒,拉稀是闹肚子,及时防治就行。养羊以来,我这儿没死过一只小羊。”田东明得意地说。
这几年,田东明向养羊专业户求教,还买来相关书籍钻研学习,自己动手配饲料,把羊养得膘肥体壮。小羊养大后,母的留下繁殖,公的全部出售。为了保障品种优良,种公羊需要另外购买,两只就够。
“山羊肉每斤10多元,公羊能长到140多斤,每只至少挣1500元。”田东明说,“今年,我已卖出9只羊,挣了1.7万元。下个月,我打算再卖两只羊。”
田东明正说得起劲儿,外面响起叫门声:“东明,在家不?县扶贫办干部带着贫困户来瞧你咋养羊哩。”
“来吧,欢迎。”田东明把客人迎进羊圈参观,并热情地介绍养殖技巧和收益情况。
“养羊致富短平快,你的模式应该推广。”县扶贫办负责人段振兴拍拍田东明的肩说,“不仅如此,你乐观向上、主动脱贫的精神更加值得学习。”
“人活着就要努力拼搏,总不能当懒汉,靠政府养活嘛。”田东明坦言。
现如今,田东明名声在外,经常有人上门请教养羊致富经。田东明来者不拒、热心助人,指导多户人家养起了羊。
今年7月,田东明为村民宋伟锋物色了40只已怀孕的母羊,至今已产下20只小羊。单是出售这些小羊,就能挣1万元。
“帮助别人养羊,我自己也长见识。比如在帮助宋伟锋时,我就发现卖小羊也不错。”田东明精明地说,“小羊满月后,每只能卖500元,虽然没有成年羊卖钱多,但省去了防疫、饲养环节,省事又省心。只要规模搞上去,钱也不少赚。明年,我就试试这种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