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0年8月19日 星期

“问诊号脉”,助贫困户摘帽致富
——记市管专家、龙安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徐巧玲
徐巧玲在农户家查看蔬菜种植情况(资料图)

□本报记者 赵 慧

在我市蔬菜种植领域,龙安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徐巧玲可是个大红人,很多蔬菜种植户遇到技术问题就会给她打电话,她的电话就是农民的热线电话。她引进的蔬菜新品种、推广的蔬菜种植新技术给广大贫困户带去了丰收的种子、致富的希望。

8月10日,记者来到龙安区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站,一进门就看见徐巧玲正在翻阅资料。记者凑上前看,是一些球形生菜新品种。“我正在给马投涧镇王二岗村的贫困户选择球形生菜种植品种。目前安阳市面上销售的大都是散叶生菜,这种生菜虽然具有生长周期短的优势,但口感、保鲜和经济效益相对较差。我帮他们选择的球形生菜新品种口感脆甜,可以直接食用。”徐巧玲说,“目前他们的大棚上半年繁育红薯苗,下半年啥也没种。我想帮他们利用下半年的空闲时间种植球形生菜。这种球形生菜抗逆性强、好管理,亩产在3000斤以上。往年市场销售价格能卖到3元一斤,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作为农业推广研究员、市管专家,徐巧玲时刻都在想着用自己的农业技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王二岗村的王运保一家早些年生活困难,他在一次农业技术培训会上结识了徐巧玲,在徐巧玲的建议下,王运保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和其他几户农民建起了塑料大棚,专门培育红薯苗,并试种红心、黄心、水果红薯等新品种,获得成功。随后,徐巧玲不断在技术上支持王运保,使得王运保红薯育苗越来越专业、越来越高效。如今王运保的专业合作社已扩建到近50个大棚,成为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红薯育苗基地。他们一家不仅成功脱贫致富,如今还带领村里24户贫困户依靠红薯产业走上了脱贫之路。

“2017年区划来到龙安区之后,我花了几个月时间走遍了龙安区的乡、镇、村,对这里的蔬菜种植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徐巧玲介绍,“我发现龙安区的许多乡镇存在着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限制了高效农业的发展。一部分农户虽然想靠种植蔬菜增加收入,但是由于客观因素限制,加之没有科学的蔬菜种植技术,不得不靠天吃饭。”

虽然实际情况存在不利因素,但是并没有难倒徐巧玲。她带着精心挑选的适合当地土质、气候的经济作物走进各个乡镇、村庄进行推广试种。田间地头成了她最生动的课堂,她现场授课,语言浅显易懂,农户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以前不知道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迎刃而解。大家开始在徐巧玲科学指导下进行水果、蔬菜的种植。从温室大棚的选址、图纸设计、建设,到品种的选择、幼苗培育,再到后期栽植、病虫害防治,她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对村民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如今,作为一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她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龙泉镇高北河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服务中……

从事农业工作近40年来,徐巧玲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成果奖25项,发表科技论文30篇,制定安阳市地方标准6项。近几年,她又先后完成了温室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项目,亩效益可以提高5000元以上;对三红胡萝卜、安红二号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万多公顷,增加效益近1亿元;主持完成了蔬菜水肥一体化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西瓜、草莓立体种植,茄果类蔬菜再生栽培等科研成果。每年累计培训农民和基层农业技术干部300至500人。

尽管如此,徐巧玲依旧没有停下脚步的打算。她告诉记者,希望能够在她及同事的“问诊号脉”下,让更多贫困户摘帽致富。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