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6月21日黄昏时分,在南田社区门口,三五成群的居民正围坐在阴凉处拉着家常。当记者问起郑雪莲家住在哪里时,居民们都争先指路,“她家咋能不知道!那可是个热心人,为大家办过不少好事实事。”在居民指引下,记者很快找到郑雪莲家,一进门,宽敞的客厅、干净的地面和整齐的书架构成的温馨画面让人心情舒适,屋内的陈设也都归置得当、摆放有序。
作为第一届安阳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获得者,郑雪莲的家庭给人的感觉是相亲相爱、暖意融融。郑雪莲在田村街道办事处上班,丈夫唐天成在安阳市豫北金铅有限责任公司任职,儿子去年毕业后南下闯荡,在街坊邻里眼中,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郑雪莲介绍,公公今年90多岁,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作为儿媳,她一直恪守着孝道,尽心尽力孝敬老人,因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能照顾老人是一种福气。
“以前,我婆婆在世的时候身体不好、卧病在床,作为儿媳,擦洗换衣自不必说,无论春夏秋冬,我都悉心照料。婆婆去世后,我更加贴心地照顾公公,公公有白内障,住院治疗期间我一直都在身边伺候。当时,同病房的病友看到我就问老人‘这是儿媳妇还是闺女,儿媳妇都这么孝顺你真有福!’我只是觉得这是作为儿媳的责任。”郑雪莲说,公公喜欢吃肉牙口却不好,起初她从饭店买腐乳肉、红烧肉带回来给老人吃,后来慢慢学会了做,一日三餐都以老人的口味来张罗。
在孝老敬老的家庭氛围中,郑雪莲的儿子也懂得了孝敬爷爷奶奶。“吃饭的时候儿子会把饭端到爷爷面前,上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找爷爷奶奶。奶奶去世后,孩子每年清明时节都会回来扫墓。”郑雪莲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她始终以这样的心态孝敬老人,她和丈夫孝老敬老的美德影响了自己的儿子。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郑雪莲夫妇始终重视他的健康成长,他们常常教导儿子: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无论如何,首先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遇到困难不要气馁,努力拼搏无愧于心。“儿子考大学的时候很紧张,睡不着觉,我鼓励他只要努力拼搏了就不要管结果如何。他毕业后我们想让他在家找工作,他却很有想法,想到外地闯荡一番,我们经过考虑表示支持。年轻人嘛,应该到外边闯荡一番、历练一下。”郑雪莲说。
郑雪莲在家庭中积极做好儿媳、妻子和妈妈,在工作中也任劳任怨、主动担当。当新冠肺炎疫情来临的时候,她被街道派到南田社区卡点值守,丈夫唐天成也自愿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两人从春节假期开始便一直战斗在疫情一线,每天要做的就是做好政策讲解、体温测量和进出人员登记工作,因为表现突出、工作出色,两人成了社区战“疫”模范夫妻。
在社区居民眼中,郑雪莲更是一个热心肠的街坊。很多居民在办理养老保险的过程中不知道流程,而郑雪莲因为在街道上班,主动担负起了这项职责。
“我拎着200多个身份证跑到区税务部门替居民办理业务,税务部门专门开了3个窗口,花了一上午时间办理妥当,办理业务过程中像填表、复印这样的事情有些居民不懂来请教我,我也都予以细心指导。”郑雪莲告诉记者,除了帮助居民代办养老保险业务,她还在帮助社区贫困家庭、热心照顾留守儿童、宣传妇女工作、关爱老年群体上贡献过力量。
郑雪莲说:“我所在的家庭老人安享晚年、夫妻互爱互助、孩子拼搏努力,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温馨的家庭,我才能生活上安心、工作上用心、邻里上贴心,有了这样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一切都很舒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