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芳
市曙光应急救援队是一支由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建的公益团队,其成员都是名不见经传小人物,他们有的是企业老板,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农民工。但就是这些小人物,却托起了爱心救援的一片蓝天,守护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全。
“我们没有医生救死扶伤的技能,但我们有一颗志愿者炽热的心。我们尽自己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事,为国分忧。”市曙光应急救援队副队长刘继军告诉记者。5月28日,记者见到了刘继军,听他讲述抗疫中的故事。
舍小家 顾大家 逆行而上
80多天里,救援队下小区、奔街道、去机关、走社区,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足迹和辛勤的汗水。 疫情期间,救援队队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在这次疫情中,救援队自费购买了1210副一次性手套、600套一次性防护衣、1600多个一次性口罩、500公斤酒精、1000公斤消毒液、850升汽油和10台自动和人工喷雾器等物资,并筹备了6辆车投入到疫情防控中。防护用具短缺时,队员就主动将家里的备用口罩和手套拿来使用。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很多市民,一些企业家和市民自发向救援队捐款捐物。据统计,共有15人向救援队捐款3800元,捐助消毒液10公斤,形成了共同抗疫的铁壁铜墙,为大面积消杀提供了物资保障。
为了战胜疫情,他们早出晚归,不畏艰险,肩扛50多公斤的消杀设备活跃在大街小巷、小区楼院。有的队员家属不理解,他们就耐心向家属解释。还有些队员为了不给家人增加感染风险,消杀结束后不回家,就在救援队简陋的办公室打地铺休息。队长李全利父母生病,他让爱人在家照顾,半月后才回家看了一眼。副队长刘继军的爱人生病,为了不耽误消杀工作,他匆忙买点药,让母亲在家帮忙照顾。队员刘红鹏不小心将消毒液弄到眼睛里,当时眼睛红肿看不清东西,医生建议在医院观察或在家休息,但他第二天就顶着红肿的眼睛忍痛继续工作。
促复工 助复产 稳定经济
3月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缓和,我市要求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要顺利复工复产,首先就要对企业厂区、车间、设备进行全面消毒,以确保职工的生命安全。许多企业找到了市曙光应急救援队,请救援队进行消毒。这时救援队已连续奋战一个多月,队员们身心疲惫。为了鼓舞士气,队长李全利组织队员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举行了学雷锋专题活动,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为复工复产作出贡献。稍作休整后,救援队队员又以饱满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先后为安阳肉联厂、安阳大众交通有限公司、安阳大众交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安通机动车检测站、马投涧农场等进行了消杀作业,消杀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并谢绝了一切报酬。
进学校 保复课 为了孩子
为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复学准备工作,市曙光应急救援队不要报酬、不计名利,主动请缨,联系学校进行校园校舍的防疫消杀。
目前,他们已完成安阳职业教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安阳航空运动学校、曙光中学、灯塔路小学、飞翔学校、南彰涧小学、杏花村小学等学校的防疫消杀任务。市曙光应急救援队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自愿加入疫情防控战场,逆行而上,在疫情防控大考中交出了优秀答卷,并在这场严峻斗争中淬炼了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