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20年3月6日 星期

只要祖国需要 我必全力以赴

陈家红后背的衣服被汗水浸湿
(医院供图)

亲爱的,我要去武汉

2020年2月17日6时,电话突然响起。这个点儿多是急事。电话是杨勇杰主任打来的:“家红,由你带队参加援鄂医疗队……有什么困难?”“没有,我现在就去医院报到!”我回答。

放下电话,我对妻子说:“我要到武汉去。”她惊愕地看着我。虽然知道前期我递交了“请战书”,但这一刻来临的时候,她还是觉得突然吧。“总要有人去的,家里的事你放心,我这就给你收拾东西去。”妻子说。

这个时候去武汉,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我看到妻子的眼睛湿润了……

我,也有牵挂

女儿去年参加了工作,儿子在英国留学,都不用操心。唯一放心不下的,是我78岁的老母亲。老娘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而妻子还要在单位值班,难以照顾。我赶紧给妹妹打电话,让她把老娘接走。我没跟母亲说援鄂的事,怕她挂念。

“妈,我要到外地出差,可能时间会长点儿,您老多保重。”

“家红,天儿还凉,多带几件衣服,早点回来。”

“放心吧妈。”

我,为了什么

身边关系比较好的朋友问:“老陈,你都这把年纪了还去援鄂,那么危险,你图个啥?”是啊,我图个啥?我是科室副主任,必须有担当,让科室其他同志看得到的担当。我是主任医师,必须作表率,告诉年轻医师们,在关键时刻应该怎么做。我是共产党员,还是一名老党员,其实,仅这一条就足够了。

身教,远胜于言传。没有任何理由,我必须上!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2月19日,我院7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出征。

欢送仪式上,院党委书记、院长马绍恒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家红,你是一名老大夫、老党员,此去责任重大,既要体现我们的技术水平和优良作风,更要保护好队员们的安全。”我坚定地回答:“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保证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武汉,我们来了

一天舟车劳顿,专机终于在19时30分抵达武汉天河机场。

当飞机着陆、缓缓停稳后,机舱里开始有小小骚动,大家开始更换口罩、戴上手套,如临大敌。大约1小时后,在接机人员的引导下,我们走出航站楼,登上开往驻地的大巴车。曾经江城灯火旺,而今街道车马稀。

22时,终于入住宾馆,很累,很饿。泡面也是香的。

躺在床上,心情复杂,有激动,有兴奋,也有些许忐忑与不安……不再想了,已上战场,唯有冲锋!

没有硝烟,但身在战场

经过几天紧张的防护培训,我们正式进入隔离病房工作。

根据河南省援鄂医疗队安排,我和来自市中医院的蒋翔、市肿瘤医院的黄晓宇、市三医院的李国涛3位医生组成一个医疗组,由我任组长。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里面有些杂乱,几支来自不同省份的医疗队在同一个清洁区域办公。两个班组交接,特别交代了几位高龄的重症患者。我们负责的病区已收住19名患者,多为高龄及有基础疾病的,其中,重症患者5例。我对工作进行了分配:我和蒋大夫第一批进隔离病房,黄大夫和李大夫在清洁区负责接收信息并处理医嘱。

作为组长,我更应该起带头作用,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才能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李大夫也强烈要求进入隔离病区,我为我们这个坚强的战斗小组感到骄傲。穿戴好令人气喘、闷热的防护服,从第一个病房开始查房。隔着密闭的防护服,连续说几句话就会感到气短。有些高龄患者听力差、口音重,我们只得靠近些、大声说。患者往往存在恐惧心理,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更是对未知和孤独的恐惧。我们得给他们力量。

我的心愿

我和队友们一样,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伟大,也不想当英雄。我们只是在祖国需要的时候,与万千同仁一道,以医者的身份站出来而已。

唯愿早日战胜疫情,早日平安回家,拥抱爱人,拥抱妈妈……

安阳,想你了……

(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 陈家红)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