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邺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版新闻列表
 


媒体链接: 安阳网| 安阳日报 | 安阳少年报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

秋 海 微 澜


□龙素敏

立秋三日,世间草木结籽。虽然阳光还有些晃眼,但毕竟是秋天了,秋的雍容、秋的饱满已经初见端倪。白露洗礼,风有凉意。清晨的田野上,花、草、庄稼有露珠闪烁,似是夜晚遗落在人间的星辰。

寒露盈盈,清净万物,勾起诗人无限的诗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秋日里容易思乡,想了就回去看看。老家那一望无垠的田野,庄稼如队队士兵,舒展着猎猎旗帜,只等节气的一声令下,便将华美呈现给世人。高的玉米、矮的黄豆、匍匐的红薯秧、红着脸的高粱,丰收中透着喜庆。

掰玉米、割黄豆、出花生……没干过农活的人可能觉得诗情画意,其实劳作过的人都知道辛苦异常。虽是辛苦,却也能自得其乐。农活干累了,重温儿时的游戏。刚掰下的玉米烤一烤,香气诱人,迫不及待咬一口,外面虽焦,里面却嫩嫩的一包浆。

燎豆子更简单。割倒的豆棵子,松松地架一堆儿,划根火柴,豆秸和豆荚噼里啪啦一燎而尽。埋在灰里的豆荚,看起来脏兮兮的,可吃起来却美滋滋。小一辈儿的孩子们涂花了脸,一个个吃得狼吞虎咽。我微笑着铲两锨土,压灭了余焰。

太阳累了,化成夕阳,那光带着些姜黄色,老熟而宁静。秋高气爽,空气几乎是透明的,几片薄云在夕照里变着颜色,南飞的雁群给天空带来一丝动感。地里,豆棵子东一片西一片躺着,不时还有暗红或淡黄的叶片点缀其间。余烟升起,因为无风,在明净的空气中显得特别清晰,甚至那飞舞在烟周围的细小的灰烬都历历在目,真像是一幅宁静的油画。

劳动累了,走进大山放松。秋阳洒下一片又一片的金光,秋风飒飒,搅起了林海波浪。那红的、黄的、青的叶,在山间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喜盈盈地站着,露出可爱的脸。

山道一个转弯,大片的野菊花迎面而来。梦幻的紫,淡淡的黄,就那样亭亭站立、静静盛开,芬芳乡村的田野,妩媚秋日的风情。采一朵簪在发髻,人似乎也变成了秋的精灵,在无边的旷野轻盈漫步,在空荡荡的山谷翩翩起舞。

山村乡野,山楂低垂、红柿高悬。偶遇劳作的人,那黑红的脸、粗糙的手,还有淳朴的笑容,都诉说着秋的厚重。那一刻,我自感浅薄,手忙脚乱地摘下发髻的野花和他们拉着家常,一起享受劳动的快乐。房顶上更是彩色斑斓,红红的山楂、青青的野菜……那是秋天的色彩,更是秋日的诗篇!

秋日山间,美景呈画意,劳动绘诗情。拍了一张又一张,每次选景都是对秋的崇拜,每个镜头都是对秋的赞歌,每张画面都体现了秋的丰硕。自以为理解了秋的内涵,可是山路弯弯,随时会有惊喜出现。大气磅礴的秋,怎会让你随随便便看透?

大山秋意已浓,古城还暖意融融。“创文”新风,吹到古城大街小巷。青石板的街、粉刷一新的墙,让古城焕发了新的生机。糖葫芦红艳艳、炒板栗开口笑,还有金灿灿的小米糕,这些秋的精灵跋山涉水,滋养着古城。秋天在大山间英姿飒爽,在田野里穿梭繁忙。秋在都市,是味觉的盛宴,是从容的温暖。

人流熙熙攘攘,一位老先生骑车不慎跌倒。没有观望,没有迟疑,行色匆匆的脚步几乎同时停下。一双双热情的手搀起老人,扶起自行车;一句句暖心的话,问伤痛、询住址……

秋阳冲破了连日的阴云,洒下明亮的光,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温情脉脉。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爱秋天的古城,它包容大气;我也爱古城的秋天,它温暖如春。

秋日风光,虽没有春夏缤纷蓬勃,但岁月静美,秋意如微澜荡池,渐入眼底,暖人心田。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网、安阳少年报、河南手机报安阳版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安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安阳网-安阳日报”或“安阳网”。版权合作联系: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