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安”居之所 “阳”向未来

——“文字联通世界”主题展示活动掠影

外国友人参观羑里城(本报记者 冀 坤 摄)

□本报记者 李坤

当周文王“穿越”而来与解读全球倡议的外籍学子畅谈;当华服少年少女在洹水之畔重现商周礼仪;当甲骨文“安”“阳”二字在情景剧里照进古今;当玄鸟的嘶鸣划过深夜的长空,踏着千年文脉一跃而起递来一封《安阳的请柬》,在9月13日的“文字联通世界”主题展示活动上,安阳这座古都以最鲜活的方式,向世界递出了一封满载文明密码的“情书”。

周易智慧遇上全球倡议:一场跨时空的思想碰撞

“在研究《周易》时,我发现‘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句话与全球发展倡议有着奇妙的契合。”在当天的主题展示活动上,由安阳师范学院举办的“《周易》与全球倡议”主题文化交流比赛拉开帷幕。缅甸留学生彩玉先以《周易》“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解读全球发展倡议,结合中非农业技术合作案例,阐述各国携手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周文王”跨越时空来到“比赛现场”,只见志愿者王镭身着古装,从“羑里演易”典故切入,呼应彩玉的观点,还延伸解读全球治理倡议与《周易》“兑卦”协商理念的契合之处,获得全场掌声。肯尼亚留学生阿布借“安而不忘危”阐释全球安全倡议,结合当下国际安全挑战,强调居安思危与国际协作的必要性;孟加拉国留学生扎卡里亚则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解读全球文明倡议,呼吁尊重文明多样性。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也让在场的国内外嘉宾领略到《周易》这本经典著作中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华服巡游洹水畔:3000年服饰里的文明觉醒

伴随着背景音乐的响起,在主题展示舞台上,只见少女头戴玉笄、身着缀满玉佩的华服,衣间玉坠轻摇,神似殷墟出土的玉鸟振翅;少年郎身着玄端冕服,腰间玉带轻束,完美还原《周礼》中“吉礼”的威仪,殷商服饰简约古朴,周制深衣博带庄重,汉唐宽袍大袖大气,宋明服饰清雅隽秀,一步步勾勒出华夏服饰的演变脉络……一场跨越3000年的华服表演宛如从画卷中徐徐走来,让现场嘉宾在衣香鬓影间触摸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

华服表演秀相关策划人表示,这场华服表演秀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明觉醒。正如安阳3000年历史积淀所传递的,真正的时尚并非背离传统,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焕发生机。“希望我们能以华服为约、汉字为信,共同守护文明火种,让殷商之风、华服之韵、汉字之魂永远流淌在民族血脉中。”该策划人说。

甲骨文情景剧:“安”“阳”二字里的家国深情

当埙、石磬奏响的商周雅乐响起,阳光照耀安居之所——安阳的甲骨文密码情景剧在舞台上生动上演。良人随妇好将军出征羌方,惜别之际,良人将兽骨片作信物赠与爱妻,一句“见它如见我”道尽牵挂,引得台下嘉宾屏息。暗场中,良人爱妻独舞诉思念,动作从颤抖焦虑渐趋坚定,当大屏幕浮现甲骨文“安”字——宝盖下有女安居,爱妻轻抚兽骨片自语“守着这‘安’等你归来”,将先民对家园的期许具象化,令现场嘉宾动容。

妇好率军凯旋,爱妻在人群中寻不到良人的身影,失魂落魄间,晨光渐亮,随着熟悉的呼唤响起,受伤的良人推门而入,二人相拥而泣,那句“阳光照进家时,你定会回来”与大屏幕上“阳,山之南、日之升”的甲骨文注解呼应。此时,画外音响起:“从甲骨上的‘安’与‘阳’,到如今的安阳城,阳光依旧照耀着这片安居之所。3000年未曾改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安阳,一个被甲骨文镌刻、被阳光守护的名字……”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场情景剧以生动演绎,让甲骨文“活”了起来,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也让现场嘉宾从甲骨文中了解到“安阳”二字所蕴含的精神内核。

《安阳的请柬》:古都向世界发出新邀约

在当天主题展示活动的最后,一首由AI生成的《安阳的请柬》MV彻底将现场气氛引燃。在MV中,妇好持钺站在龟背上穿梭而来,透过文峰塔俯视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玄鸟的嘶鸣划过深夜的长空,飞跃到安阳马拉松的比赛现场。在市文体中心举办的演唱会上,歌曲《安阳的请柬》响彻上空;在殷墟博物馆内,陶俑在AI技术的赋能下随歌声舞动。一声声“一起读懂安阳”向参会嘉宾发出邀约,整场主题展示活动也随之落下帷幕。

“这两天的活动下来,我觉得安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而且历史文化特别厚重,非常荣幸有这么一次机会能够了解安阳的历史文化。希望以后能够加强安阳与肯尼亚的地方交流,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人去参观肯尼亚,希望更多的肯尼亚人能够来到中国,了解这里的文化。”肯尼亚公益组织协会主席斯蒂芬·切博伊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