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今日谈)畅谈规划与期盼 共绘成长新蓝图

9月1日,市钢三路小学为一年级新生举行入学礼仪式。同学们在老师的见证下,通过传统礼仪体验“人生第一课”,正式开启求学之路。(本报记者 徐依依 摄)

开学第一天,为缓解小朋友们的入园焦虑,市机关事务中心幼儿园的老师早早做好准备,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小朋友们满怀期待,在老师的亲切问候下,开启了新学期的幼儿园生活。 (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9月1日,市人民大道小学教育集团全体师生满怀憧憬与希望,共同迎来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学期。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老师们讲解生动,同学们精神饱满,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学习状态。(本报记者 张晶宇 摄)

编者按

秋阳杲杲,金风送爽。随着全市各大中小学陆续开学,校园彻底从夏日的宁静中苏醒,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林荫道上人流如织,宿舍楼里语笑喧阗,图书馆和自习室的灯光再次亮起。新的学期,意味着新的开始,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与梦想。近日,记者深入校园,采访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在校学生,聆听他们对新学期的期盼与展望。

小学生

迎接新学期 点亮新梦想

□本报记者 徐依依

9月1日,我市各小学迎来了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天。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孩子们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重返课堂。当天,记者走访多所学校,记录下开学首日的热闹场景,聆听孩子们对新学期的期待与展望。

市自由路小学举行了以“铭记历史 启航新程”为主题的新学期开学典礼,拉开了新学年的序章。开学典礼结束后,各班召开了主题班会。班主任从安全、卫生、习惯养成等方面提出要求,引导学生结合主题明确学期目标,快速收心归位。五年级的李雨彤兴奋地告诉记者,新学期自己有两个小目标:一是在数学和英语科目上多下功夫,二是报名参加学校的英语社团。

新学期不仅是学生的新起点,也承载着老师们的新期待。在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里,五年级班主任刘老师正认真整理着学生的学情分析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新学期我想尝试更多个性化教学方法,让课堂更有趣、更高效。” 刘老师说,她还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五年级孩子开始面临学业压力,我打算每周开一次‘心里话小课堂’,让孩子们有地方倾诉烦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于六年级的王子妍来说,这个新学期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她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即将面临小升初的挑战。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脸上没有丝毫慌张,反而透着一股沉稳的坚定。“暑假我就和妈妈一起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早上背英语单词,晚上做数学练习题,周末还会整理错题本。”王子妍拿出自己的计划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每日任务和目标分数,“这一年我要全力以赴,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许多学校还别出心裁,以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活动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市第一实验小学联合中国文字博物馆,为学生开启了一场“汉字从哪里来”的探秘之旅;市钢三路小学心理老师通过互动游戏,引导学生分享暑假趣事和新学期心愿。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开学氛围,更引导广大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大学生

青春启新程 不负好时光

□本报记者 许美美

9月的晨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洒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沉寂了一个夏天的校园重新沸腾起来。9月1日,在安阳学院,行李箱滚轮与地面的摩擦声奏响了开学序曲,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流让整个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

对于刚刚经历高考、踏入大学校园的2025级新生而言,新学期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也伴随着一丝对未知的忐忑。“大学和高中真的太不一样了,感觉自由度高了,选择也多了很多。”安阳学院文学院新生陈嘉怡略带兴奋地对记者说,“我期盼能尽快适应这种自主学习的节奏,不要掉队。同时,我特别想加入校话剧社和志愿者协会,发展自己的兴趣,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

“大一是‘通识’,大二是‘入门’。”安阳学院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孙炜这样概括,“这学期专业课的比重大大增加,我期盼能真正钻进去,弄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并且适合这个专业。我打算去蹭一些高年级或相关专业的课程,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拓宽视野,为将来是考研还是就业做一个初步的判断。”与此同时,更多大二学生开始期盼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和运用所学,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学期一开学,氛围明显不一样了。考研的同学已经开始刷题,准备实习的同学天天盯着招聘网站,计划出国的同学在拼命刷GPA。”安阳学院商学院大三学生王皓感慨道,“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成功申请到一家大型企业的寒假实习机会,为明年秋招增加重磅筹码。”

“这个学期将非常忙碌,一方面要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要备战考研,希望能给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安阳学院历史学院大四学生张弛说,“我特别期盼能好好利用这最后一年,多读一些书,多听几场讲座,和朋友们多聚几次,好好告别我的大学时代。”

从新鲜好奇到专注深耕,从迷茫探索到目标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期盼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大学成长图谱。他们的期盼,是对自我的挑战、对未来的投资,更是对青春梦想的最好诠释。新学期的画卷已然铺开,每一位学子正手握画笔,用心描绘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高一新生

筑梦新起点 蓄力向未来

□本报记者 王箫

9月1日,晨光洒落在市第二中学教室里,映照在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上。2025级高一新生刘保路轻抚散发着墨香的新课本,目光专注而明亮,属于他的高中三年正以笃定而自信的姿态徐徐展开。

高中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仅意味着知识的积累与视野的拓展,更是品格锤炼、能力提升和理想塑造的重要阶段。面对这一全新旅程,刘保路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清醒与远见,早早就为自己拟定了一份系统而务实的发展规划,用实际行动诠释“有备而来”的青春态度。

在学业方面,刘保路引入“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将任务按紧急与重要程度合理划分,实现高效学习。他坚持每日两小时深度阅读,每周系统梳理知识结构,每月进行学习总结与效果评估,尤其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在他看来,真正的学习不仅是吸收,更在于思考、质疑与创造。

在个人成长方面,刘保路制订了“三个一”计划: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为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社团活动,发展兴趣,挖掘潜能;每月读完一本非教辅类书籍,不断拓宽认知边界。与此同时,情绪管理也被他列为重点学习内容。学会与压力共处,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是他对自我成长的真切要求。

人际交往和信息素养同样是他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刘保路计划通过小组学习、团队合作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做到既敢于表达,也懂得倾听,与同学们共同进步。面对信息时代,他强调不仅要会获取信息,更要学会筛选、辨析与独立思考,同时积极掌握数字化学习工具,以技术赋能学习,提升综合效率。

健康是这一切规划的根基。刘保路坚持每日7小时至8小时睡眠,注重营养均衡,拒绝高糖高油食品,并将体育锻炼视为每日必需。他坚信,没有健康,所有梦想都将失去依托。更值得称赞的是,他建立了“每周复盘”机制,固定利用每周日晚上回顾、评估并动态优化计划,真正让计划“活”起来,贴合实际、持续改进。

“高中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我愿用三年光阴,步步踏实,不负韶华。”刘保路表示,他将以这张“青春蓝图”为指南,不仅追求学业的进步,更追求人格的成熟与视野的开阔,书写无愧于心、热烈而从容的青春篇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