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因为自强,他们闪闪发光

——“生命之光——2025年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安阳专场)”侧记

□本报记者 李庆龄

“2002年的一场车祸,让我失去了右手,右腿也落下严重残疾,吃饭、走路成了难题。那时我只有45岁,正是为全家人撑起一片天的年纪。我知道,我不能就这样倒下……”在报告席上,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生有讲述着自己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8月26日,“生命之光——2025年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安阳专场)”在汤阴县精忠报国培训中心拉开帷幕。6名宣讲团成员带着满身故事而来,用最朴素的话语,讲述着与命运角力、为生活燃灯的奋斗经历。

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的王生有就是宣讲团成员之一。他凭借着自己不服输的劲头,让自己的家乡从破败山村变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为此,乡亲们称他为“当代愚公”。而他却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残疾人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目前,我省有715万残疾人,还有众多爱心助残人士。他们投身公益、在赛场争光、在特教岗位耕耘、勇攀科学高峰、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在基层为残疾人事业奔走……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焕发光彩。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集体。27年,他们深耕不辍,用专业和坚守,为1万多个特殊孩子重塑人生。他们10年减免学费百余万元,哪怕入不敷出、数次搬迁,也始终把孩子的未来扛在肩上。他们是爱中生长的“参天大树”,用他们的事迹告诉世界:每个特殊孩子都能活得滚烫。这个集体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其领头人是张洛梅。

“13岁那年,电流夺走了我的双臂,却没抢走我想飞的念头。”自行车冠军王献的话里带着股冲劲。他展示的奖牌照片在大屏幕上闪过:40金20银8铜,6次打破全国纪录,1次刷新亚洲纪录,男子C4级4公里场地追逐赛的全国纪录,至今仍刻着他的名字。“每块奖牌都浸着汗、沾着血。”他笑着扬了扬布满老茧的脚掌说,“但当国旗因我升起,国歌为我奏响,就觉得值了!”如今,他带着年轻队员训练,用自己的故事给更多残疾人当“灯塔”——“我们残疾,但不残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个故事如星火汇聚,在会场里燃起熊熊火炬。这火炬里,有王生有“一臂撑起一片天”的担当,有张洛梅“用爱托举特殊童年”的温柔,有王献“生命不止、拼搏不息”的坚韧。他们照亮的不仅是715万名残疾人的前行路,更让在场的每个人明白:所谓榜样,不过是在命运的风雨里,把“不可能”活成了“我能行”。

当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生命之光”四个大字上,会场里的掌声久久未歇。这掌声里,有感动、有敬佩,更有一股被点燃的力量——原来,每个不屈的生命,都能成为照亮世界的光。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