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立德树人的“四维密码”

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师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资料图)

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师生赴红旗渠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资料图)

□本报记者 王箫

7月的晨光刺破云层,温柔地洒在安阳特殊教育学校门前。7月5日7时,该校门口已悄然排起队伍——家长们牵着视障、听障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眼神里交织着期待与忐忑。校门上方,“超越自我 关爱无限”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一位年轻的女教师用手语与听障孩子耐心交流,孩子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绽放出一个羞涩却明亮的笑容。这个招生日成为安阳特殊教育学校以“立德”铸魂、用“树人”铺路的生动起点。

育德先育师:锻造“星辰大海”的引航者

在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的力量首先沉淀在一支被师生们亲切称为“特别守护者”的队伍身上。在这里,班主任的角色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管理者,他们是孩子们混沌世界里“点灯”的人,是心灵迷宫中的引路人。

每周的班主任例会,是雷打不动的“能量补给站”。这里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上周工作的复盘反思与本周任务的精准部署。经验与智慧在坦诚交流中碰撞、融合,确保德育工作“周周有方向、件件有回响”。每月的德育研讨会,则是思想淬炼的熔炉。“家校智慧联动,共筑德育新生态”“家校合作下的青春期教育破冰之旅”……一个个紧贴实际的课题,在深度研讨中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当优秀班主任焦利芳、杨超走上讲台,分享那些与特殊孩子相处的动人故事和家校携手的宝贵经验时,台下专注聆听的同行们眼中闪烁着被点亮的光。这些源于一线的实战智慧,构筑起团队共进的坚实阶梯。

成长的舞台,在聚光灯下铺展。班主任李思绮的身影活跃在安阳市第八届班主任基本功展示活动的舞台上;满园芳等5位班主任在安阳市首届特殊教育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的激烈角逐中锤炼技艺,尽显风采。更令人振奋的是,安阳市特殊教育班主任基本功竞赛的承办权花落该校。这不仅是荣誉的加冕,更是以赛促练、以赛强能的绝佳平台。在这千锤百炼的锻造中,一支“认真负责、热爱学生、忠诚特教”的钢铁团队已然成形。

无声胜有声:让德育在“可触摸”的时光里流淌

对于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而言,抽象的道德说教如同隔靴搔痒。该校深谙此道,将无形的德育巧妙具象化、情境化,编织进校园生活的每一寸光阴,化作涓涓细流,在孩子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中静静流淌,浸润心田。

每周的升旗仪式,都是一场震撼心灵的沉浸式德育课。19次庄严的仪式,覆盖该校启聪部、启明部、启音启智部所有班级。该校创新的“手语+口语”同步演讲模式,让爱国之情在无声与有声的交织中澎湃激荡。当启聪部学生用手臂在空中画出坚定有力的爱国誓言,当启智七(1)班的孩子们在助残日特别仪式上用稚嫩的画笔表达感恩之情,抽象的德育理念瞬间化作一股可触可感、直抵心扉的暖流。

行为养成,在润物细无声中扎根。安阳特殊教育学校以《中小学生守则》为纲,以“五个一”“六个无”“七个好”系列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坚持每周评比、及时表彰。这看似平凡的坚持如同涓涓细流,日复一日地滋养着孩子自理、自律、自强的生命幼苗,培育着他们面对生活风雨的独特韧劲。

“行走的课堂”:在社会熔炉中淬炼品格的“真金”

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创新育人模式,视广阔社会天地为核心课堂,常态化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真实情境中锤炼品格、提高实践能力。

在红旗渠这片精神的沃土上,该校视障学生用手指抚摸粗糙而坚实的渠壁,感受着历史的厚重。讲解员深情讲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壮举,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在触摸与聆听中升腾、共鸣。这场实地教学远非寻常旅行,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与价值观的熔铸。在殷墟博物馆开展的“爱在殷墟 与你同行”活动中,该校学生参与了量身定制的无障碍体验。触摸高仿复制文物,聆听优化解说,辉煌的殷商文明变得可触可感,民族文化的根脉在孩子们心中扎得更深,自信悄然生长。

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将教育融入日常点滴,推行“五个一”好习惯养成计划,将家务劳动和社会志愿服务纳入课堂体系。孩子们在亲力亲为的家务劳动中体会汗水的价值,在社区简单的志愿服务中学习沟通协作,感受融入社会的快乐与温暖,责任与担当的幼苗在日常淬炼中茁壮成长。

爱的同心圆:家校社共筑“成长绿洲”

立德树人,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谱写的深情交响曲。

这里是赋能家庭教育的“加油站”。该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4次“家长学校大讲堂”,精准聚焦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的痛点与难点——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应对青春期挑战?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分享,为焦虑的家长们点亮了心灯。全年52场次覆盖全校班级的“防范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预防溺水”专题家长培训,将安全的种子深植于每一个家庭土壤。每一次长假前,《致家长的一封信》如约而至,字里行间满载着该校对安全、健康、育人的殷殷嘱托与牵挂。

“微心愿圆梦”活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安阳市残联、文峰区残联与安阳装饰材料协会等爱心力量,分3批为该校21名学子送来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礼物——一本渴望已久的盲文书籍、一套崭新的画具、一个能播放故事的小音响……礼物虽小,却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善意。该校与市人民大道小学联合开展的共读活动,架起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的桥梁,在共享的书香中播撒下理解与尊重的种子。

“银发”力量赋能精神成长。安阳特殊教育学校充分运用宝贵的“银发”资源,每月组织家长观看“河南家教半月谈”直播两次,汲取教育智慧。更令人动容的是一场场精神盛宴的分享:该校退休教师王艳平深情讲述教育情怀;红旗渠劳模张买江用朴实而震撼的语言,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注入师生和家长的心田。

让教育公平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精准落实国家和地方资助政策,筑牢兜底保障线。2025年春季学期,从学前到中职,325人次的特殊学子获得生活补助、营养餐、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总金额逾27万元。数字背后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坚定承诺,确保教育公平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负重前行的特殊家庭。

招生日临近中午,喧闹渐歇。一位刚刚为孩子办理完入学手续的家长紧紧握住老师的手,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一百个放心!”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胜过万语千言的褒奖,它正是镌刻在安阳特殊教育学校立德树人丰碑上最厚重、最闪亮的勋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