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张更明
张爱霞,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勤劳纯朴,娴慧端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2006年7月23日,在一名小男孩即将被飞驰而来的货车碾压的生死关头,她挺身而出,奋力施救。孩子转危为安,她却献出了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
张爱霞生于1971年6月9日,生前系安阳县伦掌镇众乐村人。众乐村地处卧龙岗上,一条东西道路穿村而过,是安丰乡通往伦掌镇的必经之路,张爱霞的家就位于大路南侧。
2006年7月23日11时30分,临近午饭时间。张爱霞像往常一样,做好午饭后坐在自家门口照看两岁多的女儿,等待丈夫归来。当时路上行人稀少,她发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独自横穿马路,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正自西向东疾驰而来。张爱霞大惊失色,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抛开女儿,奋不顾身冲上前去。就在卡车呼啸而至的一刹那,她奋力伸手将小男孩猛地拉开。小男孩得救了,然而,由于事发突然,司机刹车不及,失控的货车瞬间将她卷入轮下。
7月26日,是张爱霞下葬的日子。村党支部、村委会敬献花圈,赋予英雄至高的荣誉;整个上午,前来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他们以不同方式表达深切的缅怀;中午,村里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灵棚前人山人海,哀乐阵阵,庄严肃穆。市人大代表、众乐村党支部书记魏银凤眼含热泪,介绍了张爱霞的先进事迹,并给予她极高的评价。安葬途中,公路两旁站满了送行的父老乡亲,过往车辆也纷纷停车鸣笛致敬。《安阳日报》《大河报》《河南法制报》等媒体先后报道她的英雄事迹。英雄之名迅速传播四方,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
张爱霞同志是一位普通平凡的农村妇女,她一生热心助人,默默无闻。然而,正是这位平凡的女性,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勇赞歌。追溯她的人生历程,这壮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通情达理、重义崇善、乐于助人、不计得失的优秀品质。
乡亲们回忆说,张爱霞从小就是个懂事的孩子。家里兄弟姊妹多,她勤快能干、孝敬父母,是村里公认的好姑娘。她在学校品行优良、尊敬师长、关心同学、热心助人,深受师生好评。
街坊邻居称赞她成家后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她上有患病多年的公婆,下有正在上学的弟弟妹妹,家庭经济拮据。她一人忙前忙后,伺候公婆,操持家务,帮着丈夫搞副业。
丈夫的弟弟魏军献泪流满面地说:“没有好嫂子,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回忆,母亲生病时,家务活全靠嫂子张罗;分家后有次收小麦,嫂子不顾自家房顶正晾晒的小麦,先飞奔去他家收拢,结果自家麦子霉变,却毫无怨言。
对街坊邻居,张爱霞总是尽力相助。多年前,邻居魏子军傍晚拉回一车饲料,她和丈夫二话不说帮忙卸车、搬运,累得大汗淋漓,连口水都没喝就回家了。像这样热心助人的事情还有很多,她总是热心帮忙、毫无怨言。
危急时刻,张爱霞挺身而出,舍身救人,其壮举赢得了人们由衷的敬佩和赞美。她虽离去,但其行为可贵,英名长存,精神永在。张爱霞被追授为“河南省第九届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成为古城安阳一道永不消逝的霞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