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滑县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万古镇:

直播助农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杜士昌(右)和罗艳芹正在直播带货(李佳慧 摄)

□本报记者 姚晏宏 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朱香丽 刘易辰

4月15日,记者走进万古镇杜庄村的一个直播间,只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杜士昌正对着镜头,热情地向网友介绍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他一边与村内合作社负责人一同推介杜庄村的农产品,一边绘声绘色地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还不时与网友互动。不一会儿,直播间就成交了10多单。

“这几年,我们村的红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红薯粉条,我们尝试通过网络把优质产品推广出去。目前的效果很不错,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额一直在增长。”杜士昌说。

杜士昌介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直播带货能有效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于是便利用网络直播的形式,兼职当起了主播,将流量转化为订单。

“看到村支书直播卖红薯粉条,我们几个就特意来看看。我们到车间参观,发现车间干净整洁,环境很好。看过之后感觉产品不错,就买点回去尝尝。”顾客吴先生说。

直播带货让位于该村的滑县禾生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益匪浅,感触也最为深刻。

“通过杜书记在直播间和我一起带货,直播间里的订单越来越多,这让我更有信心把红薯产业做大做强,把我们的产品推向全国,让合作社的社员足不出户就能赚钱。”该合作社负责人、“红薯姐姐”罗艳芹说。

一根网线、一部手机,连接了城乡,畅通了产销渠道,也让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

近年来,杜庄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立足本地特色和资源优势,大力挖掘红薯粉条这一土特产的潜力,鼓励村民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延伸红薯产业链。同时,该村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宽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推动红薯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这一举措既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途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电商平台的优势,把村里的农副产品放到电商平台上销售,鼓励更多新农人参与到直播带货中来,探索更多的销售模式,实现红薯产业兴旺发达,让村里的农副产品走向全国,带动更多父老乡亲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杜士昌表示。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互联网成为‘农贸市场’,把直播间设在田间地头,让农产品直达消费者的餐桌。让我们一起拿起手机,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宣传家乡的新风采、好产品。让我们通过直播带货,把村里的农特产品推广出去。希望借助我们的助农直播带货,让更多村民学会通过直播销售农产品,让更多农产品搭上直播的快车,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驻村第一书记陈波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