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武杰 文/图
以色彩为语言,以线条为旋律,描绘环境健康图景,普及环境健康知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第四届安阳市“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活动以来,我市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与创作,用一幅幅精美作品描绘对健康环境的美好憧憬与展望。11月22日,记者走进市第三中学这座充满艺术气息的殿堂,请郭建设老师与同学们分享有关此次比赛的绘画创作心得。
“好的作品不仅要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更要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在创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时刻关注作品传达的信息,通过作品向更多的人传递环保理念。作品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也可以描绘身边的微观场景,小切口、大视角,以此揭示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警示。”郭建设说。
郭建设是河南省骨干教师、安阳市骨干教师、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工作在教书育人一线。他和同事指导的学生在历届安阳市“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中收获颇丰,部分作品还被推荐至上级参赛,在全省乃至全国“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中获奖。郭建设在第七届“环境健康杯”全国中小学生征文绘画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奖。
“本届安阳市‘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以‘环境与科学消毒’为主题,给同学们创作的空间,通过作品创作、展示、宣传等,向公众普及环境与科学消毒相关知识,提升公众的环境健康理念、个人健康防护意识和能力。”郭建设表示,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应紧扣主题,在现实中找灵感,在创作中求升华。
部分同学创作初期不知道如何选题和构思,感觉无从下手。对此,郭建设表示,可以试着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这样的场景对于人们来说更有亲近感,也更易引发观众的共鸣。此外,还可以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和反思,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作品的初稿或草图。
“初稿形成后,在下一阶段的细化中需要一些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色彩、构图和造型细节等方面对作品至关重要。”郭建设表示,色彩可以传递情感和氛围,学生在画作中可以运用鲜艳与单调色调的对比,表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构图方面需突出主题,通过大小、前后、虚实等对比手法,传递环保理念,唤起人们对环境健康的关注。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安阳市‘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活动为全市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倡导环境健康,传播卫生健康理念。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自我学习的提升,是一次很好的育人实践活动。希望同学们用画笔勾勒出更多美丽画卷,不断为环境健康宣教工作贡献力量。”郭建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