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娴
“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谋细抓实农业农村改革重点任务,为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更加壮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安阳新篇章。”10月31日,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军在谈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说。
落实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落实党政同责要求,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扎实开展单产提升行动,建设15万亩小麦、58万亩玉米、2万亩大豆、10万亩花生高产示范区,带动全市粮油作物大面积增产;依托本地企业生产植保无人机的优势,科学开展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347.5万亩次、玉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153.18万亩次。今年,全市夏粮平均单产489.91公斤,同比增长3.42%;夏粮总产212.89万吨,同比增长3.31%,单产和总产双创历史新高。
守牢底线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更好衔接乡村振兴。过渡期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全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综合性考核中,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3名;聚焦高质量监测帮扶、高质量政策保障、高质量稳收增收、高质量项目实施,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平台”,将监测识别周期由原来线下申请1个月压缩为线上申请9天,成为申报的主渠道。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持续完善、拓展平台功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聚焦强村富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总结推广了土地流转“草坡模式”、统购统销“瓦岗寨模式”、乡村旅游“石板岩模式”、物业租赁“聂村模式”等十大模式,示范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打造了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分级管理”的市场运营体系。9月底,安阳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成立,截至目前已通过该交易中心成交项目12宗,其中,安阳县袁小屯村商铺经营权租赁项目溢价24.44万元,溢价率36.98%;北关区郝小庄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项目溢价8.8万元,溢价率73.3%。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和推广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不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安阳实践。”李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