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让爱“驿”路随行

——市总工会打造“15分钟服务圈”扫描

□本报记者 高倩

如今,在我市,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司机之家、快递员之家等521座工会驿站已基本形成“15分钟服务圈”,通过数字赋能、服务提升,服务了“一群人”,温暖着一座城。10月12日,记者走进工会驿站进行采访。

智能化撑起全天候

拿出手机,扫码进入驿站,坐下喝口水、听听音乐、上会儿网,这是环卫人员梁五生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做的事情之一。

今年5月14日,作为全市首家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梁五生工作的文峰区文明大道零工市场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正式投用。不少户外劳动者闲暇时会走进驿站歇歇脚。

截至目前,全市改造了53家24小时智能化工会驿站,实现了服务全天候。智能化驿站与普通驿站有何不同?

“人员进入时自动开启灯光,当出现烟雾或人员跌倒等情况时,系统会发出警示……”智能化改造项目负责人卢大鹏介绍。今年,我市对部分现有工会驿站进行智能化升级,主要从智能门禁、声控、报警等6个方面进行提升。“智能化延伸了驿站的服务时间,让更多劳动者感受到了24小时‘不断电’服务。”文峰区总工会副主席闫妍说。

在我市,工会驿站的智能化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为实现找得到、进得来、用得上,市总工会将驿站接入线上地图,启用导航就能轻松找到附近站点。此外,我市还构建了市、县(市、区)驿站三级智能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分析形成精准结果报告,方便工作人员创新服务、及时补充站内物品。

小站点构建大服务

工会驿站虽小,但服务却在不断扩容。

今年中秋节前夕,安阳县总工会在航空运动公园户外爱心驿站开展“关爱户外劳动者义剪”服务活动,免费为参与活动的环卫人员及群众理发。

如今,在工会驿站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参加重要节点的主题活动,给公交卡充值,为婴儿更换尿不湿……工会驿站为大家提供的不仅是歇脚休息、饮水热饭等基础服务,多元与精准已成为站内服务的新亮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聚焦群众就业需求,我市一些工会驿站通过张贴、播放、扫码浏览用工信息,或放置用工信息汇编等方式,为职工群众求职、企业招聘搭好桥梁,推动实现就业精准对接。

“‘驿站+’模式让小站点发挥了大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创新服务样板。”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的工会驿站还是有影响力、感召力的公益阵地,为更好服务群众,工会系统牵头组建工会驿站志愿服务团队,丰富的活动让小站点“月月有主题,四季有关爱”。

歇脚地铸就新名片

33家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26家省级示范性户外劳动者驿站,65家市级最美示范点,累计提供服务36.8万余人次,这是近年来我市工会驿站的成绩单。

走进龙安区便民中心附近的快递员之家,微波炉、储物柜、雨伞、书报架等设施一应俱全,几个快递员坐在沙发上等着认领派送任务。“我市街头统一标识、设施完备的工会驿站为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提供了歇脚地与补给站,传递了城市温暖。”市民王先生说。

2019年以来,市总工会从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实际问题出发,加强与交通、金融、园林、环卫等单位合作,选择人流量密集、区位优势明显的地点建设一批方便实用、各具特色的工会驿站,打造了“15分钟服务圈”。

“未来,我们将着眼一站一特色开展‘星级驿站’评比活动,让驿站在范围上拓展、在功能上增强、在服务上增效,推动小驿站提供大便利、小服务发挥大能量,形成驿站工作品牌效应。”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