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娴
“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时刻萦绕在冯荣丽的耳畔。
在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来自安阳滑县的河南安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荣丽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这是今年我市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个人。
一名绣娘,何以能获得如此至高荣誉?这就要说一说冯荣丽如何将一个家庭绣庄作坊慢慢变为多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产业集团的故事。
西行援疆,产业帮扶助振兴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多年前,冯荣丽在滑县创办家庭绣庄作坊。在绣庄发展壮大成长为公司过程中,冯荣丽了解到新疆各族群众普遍缺乏致富增收的技能和项目后,毅然西行入疆,开启“产业扶贫惠农、掌技创业增收”的援疆之旅。
入疆后,冯荣丽探索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先后在阿克苏、和田、哈密、乌鲁木齐等地成立安绣文化产业公司,设立研发创新培训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方式促进增收,每月向绣娘发放订单,绣娘在家创作绣品,公司按时回购,解决了当地各族群众就业难、收入少问题,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实现了“农活、刺绣、家务”三不误。截至目前,安绣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免费培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绣娘3000余名,让她们以“绣”得业,累计创作绣品28.8万余幅,同时通过孵化多家刺绣和服装合作社,以产业发展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维吾尔族绣娘巴亚尼·阔贤说:“我原本是只会干家务、带孩子、做农活的农村妇女,后来参加了免费刺绣培训,通过老师耐心指导,如今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跟姐妹们一起在那么舒适的环境里上班,就像做梦一样。”
“文化润疆”,各族同心感党恩
“语言沟通是我们援疆之初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接触中,我感觉他们十分淳朴,但由于语言交流不便,他们对国家的发展、祖国的大好河山不是特别了解。我意识到,边疆需要的不仅是产业,还有文化上的交融互润。”冯荣丽说。
于是,冯荣丽要求安绣培训师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起,让少数民族绣娘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少数民族绣娘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带动子女、亲戚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积极参加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绣品创作中,冯荣丽组织培训师向绣娘讲述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中华民族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各民族绣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
冯荣丽说:“我们在创作中吸取中国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精髓,将安绣技法和新疆少数民族刺绣技法互补融合,把中华文化元素融入作品创作中。”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才知道绣的这些图案是遍布在祖国各地的风景。通过自己的双手让更多的人看到祖国的美景,我感觉特别有意义,将来有机会我也想到这些地方去看看。”哈密市市民古丽阿沙尔·托海说。
为进一步宣传传统刺绣文化,冯荣丽在新疆当地建安绣馆,打造集传统刺绣生产销售、创作交流、才艺展示、学习培训于一体的综合体验馆,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润疆成果。
今年国庆节前夕,冯荣丽组织新疆和田9名绣娘绣制长卷《锦绣中国》,用一针一线倾诉对伟大祖国的热爱。2021年,冯荣丽组织百名各族绣娘共同创作《千里江山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等精品绣作,庆祝建党100周年;2019年,组织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技师、绣娘共同绣制长达33米的《大阅兵》长卷,献礼祖国母亲。
互动融情,以绣为媒促团结
和田市拉斯奎镇库勒来克村的绣娘图尔荪妮萨·阿卜杜伊来提一家居住偏远,出行不便。冯荣丽每次去她家探访都会送去日常生活物资,帮助解决生活难题。起初,图尔荪妮萨·阿卜杜伊来提一家对于冯荣丽的做法不理解,甚至有戒备心理。随着了解的加深,大家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图尔荪妮萨·阿卜杜伊来提也拿出好肉好果招待来自河南的朋友。“我从没想过员工和老板的关系能像姐妹一样亲密,我更加向往能够走出去,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图尔荪妮萨·阿卜杜伊来提说。
冯荣丽带头与新疆绣娘结对认亲,促成河南400多名刺绣技师与1000多名新疆绣娘结亲互助,在走亲访亲中不断增进团结交融。她邀请哈密市中小学生参观当地的安绣馆,多次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研学活动;组织新疆绣娘到河南安绣总部学习培训,与河南绣娘同吃住、同学习、同交流,让她们深切感受中原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魅力。新疆绣娘与河南技师的朝夕相处,亲如一家,其乐融融。
从河南安阳到遥远的新疆,冯荣丽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刺绣道路”,通过豫疆两地各族群众的交往交流交融,累计带动7000余名各族群众学技增收,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一针一线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