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公益情怀铸就慈善之路 携手同行共续大爱华章

——安阳市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为困难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

为全市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卫生习惯养成包”

志愿者搬运防汛救灾物资

北关区宋家庙村幸福院

志愿者线下募捐

“99公益日”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编者按: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规定每年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今天是第九个“中华慈善日”。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共十三章125条,于今日起正式施行。

□本报记者 王慧敏 通讯员 杨明义

【市慈善总会资质荣誉】

★具有慈善组织公开募捐资格

★获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2023年~2025年)

★获得“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慈善血透”项目获首届河南慈善奖

★获精准脱贫攻坚战突出贡献单位、“99公益日”活动先进单位、“5A级社会组织”等荣誉

【市慈善总会品牌救助项目】

★“慈善血透”项目 ★“康复助医”工程

★“幸福家园”项目 ★“朝阳助学”工程

★“情暖万家”活动 ★“慈善医疗合作帮扶”项目

★“益童之家”项目 ★“孤儿基本医疗保险”项目

★“药品援助”项目 ★“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

实施品牌救助 慈善为民作用更加凸显

持续打造品牌慈善项目是倾注安阳慈善人大量心血、始终熠熠生辉的“爱心长跑”。

市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就确立“开展救助工作,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难”的目标,树立“慈善为民,服务为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办会宗旨,尽慈善之力,固民生之本。

近年来,市慈善总会聚焦助医、助学、助老、助幼、助困五个方面,精心设计慈善项目,打造安阳慈善品牌,先后组织开展了“慈善血透”“康复助医”“朝阳助学”“情暖万家”等20多个品牌救助项目,不断放大慈善效应,为民谋善作用更加凸显。

在助医方面,市慈善总会持续开展“慈善血透”项目,连续9年累计发放救助金725.4万余元,救助患者13.7万余人次,这一项目获首届河南慈善奖;实施“康复助医”工程,2010年以来累计救助大病患者2095人次,发放救助款1047万余元;实施“点亮生命计划”项目,为全市435名大病患者发放救助金666.2万余元;实施“慈善医疗合作帮扶”项目,为185名肢体畸形、先心病、肝病等困难患者发放救助金145.8万元;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实施“药品援助”项目,2015年至今发放价值1.86亿元的药品,资助困难患者7080人次。在助学方面,市慈善总会开展“朝阳助学”工程,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大学新生、残疾人大学新生、“三类户”残疾人家庭大学新生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自2009年以来累计救助困难学生6404人,发放助学金1598万余元。在助老方面,市慈善总会实施“衣暖人心”项目,连续4年为全市1500余名集中供养特困老年人购买夏装、冬装、床上三件套等日常生活用品,价值63万余元;实施“慈善助浴”项目,为1808名适老化改造对象发放助浴椅价值21.85万元。在助幼方面,市慈善总会实施“困境儿童关爱”项目,自2009年以来为全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发放款物价值546.5万余元;实施“孤儿基本医疗保险”项目,已连续3年为全市所有孤儿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共计40.6万余元。在助困方面,市慈善总会重点实施“情暖万家”项目,自2009年以来共为全市21082户困难家庭发放慰问物资价值630余万元;实施“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自2011年以来为因突发事件造成困难的662户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309万余元。

与此同时,面对突发情况,市慈善总会更是闻令而动,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集物资,主动关怀困难群体,展现出强大的社会资源动员整合能力,成为应对重大灾难、兜好民生底线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各级慈善组织共募集慈善款物价值6040余万元,其中善款5600余万元、物资价值430余万元,全部第一时间拨付到疫情防控一线,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慈善力量。2021年7月21日,安阳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市慈善总会连夜准备募捐倡议书和备案材料,开通网络募捐,得到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共收到和拨付防汛救灾款物价值41507.86万元。

洹畔安阳,3000年古都新韵;

博爱善美,3000年文化传承。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安阳慈善人以公益作纸、以奋斗作笔,绘制出了一幅“大爱安阳”的温暖画卷。

自2003年成立以来,市慈善总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牢牢抓住慈善事业发展时代契机,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聚焦民生重点,汇聚社会资源,传播慈善文化,加强沟通协调,助力共同富裕,推动安阳慈善事业全面走上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使慈善组织依法行善、依法扬善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为安阳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强市贡献了慈善力量。

截至目前,市慈善总会共收到慈善款物10.99亿元,发放救助款物10.61亿元,直接救助困难群众33.9万余人次,受到民政部、省政府、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联合总会及市委、市政府等单位表彰,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精准脱贫攻坚战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

创新募捐方式 慈善救助实力大幅提升

项目是慈善的双轮两翼,筹募是慈善的源头活水。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充裕慈善资金的强力支持。

自成立以来,市慈善总会积极创新募捐方式,探索募捐渠道,先后开展“一日捐”“基金捐”“99公益日”等募捐活动,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慈善救助实力稳步提升。

今年6月26日至7月2日,“乡村振兴 豫善同行”活动如期在全市举行,短短7天时间,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围绕和美乡村建设和急难群众救助,汇集15.8万份爱心,捐赠善款5632.64万元。

活动前,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保香深入各县(市、区)沟通交流,争取支持,活动期间更是时刻关注活动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活动中,市慈善总会各位副会长按照分工,深入县(市、区)指导活动开展。各县(市、区)慈善总会会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每天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带队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爱心企业走访慰问,组织召开各类动员会、冲刺会、座谈会、推进会,把工作做到了最基层。同时,市慈善总会还通过《安阳日报》、市慈善总会微信公众号和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倡议、刊登“答记者问”,培训业务骨干500余名,并出台激励办法,安排奖励资金161万元,进一步激发参与热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在各级慈善组织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全市掀起党员干部带头捐、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爱心企业竞献爱心、普通群众争相参加的热潮。滑县、林州市、内黄县3个县(市)募集善款均超过1000万元。全市募捐超过100万元的乡镇(街道)8个,超过50万元的乡镇(街道)41个;募捐超过10万元的村(社区)53个,超过5万元的村(社区)104个。

2023年的“99公益日”活动,市慈善总会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全市近30万人次参与,捐赠善款7649.82万元,实现5年连增,比2022年增长5200多万元,增长幅度和募捐总额均创历史之最,受到省慈善联合总会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慈善募捐从线下向线上延伸,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市慈善总会努力抓住契机,乘势而上,运用“互联网+慈善”模式创新拓展募捐渠道。目前,市慈善总会主要通过腾讯公益平台、公益宝平台、“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平台募集善款,募集额度逐年增加,已累计募集善款2.77亿元,有100多万人次参与。

助力乡村振兴 慈善杠杆撬动万千幸福

走进内黄县石盘屯乡桑庄村,筹集爱心资金近30万元铺设的柏油路宽阔平坦,不仅一改往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状况,更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来到滑县上官乡逯堤村,用8.9万余元募集资金改建的文化服务中心成为村里的“文化乐园”,村民茶余饭后喜欢聚集在这里,留下欢声笑语一片。

北关区彰北街道办事处宋家庙募集资金8.1万元建设的“幸福院”,内有爱心厨房、幸福餐厅、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室、休息室等,为村民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活动场所,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

这些村庄的改变源于“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实施。这一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联合全国各级慈善会实施的服务全国乡村和城市社区的重大慈善项目,旨在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造福村社群众。市慈善总会自2022年启动“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围绕乡村振兴、灾后重建等方面,通过选树典型试点,精心设计项目,深入宣传发动,共动员村(社区)筹集善款268.43万元,省、市、县三级慈善组织匹配资金557.15万元,为乡村振兴贡献了慈善力量。

慈善组织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主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探索慈善组织如何长效下沉乡村,激活乡村振兴合作网络治理机制和路径,成为时下亟待回应的社会问题。

为有效发挥慈善组织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今年8月,按照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联合总会“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的统一部署,市慈善总会启动“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百村示范点建设。今年12月31日前,各县(市、区)慈善总会在辖区每个乡镇至少建成1个村(社区)慈善工作示范点,建设标准要求达到“七有”,即有机构和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制度、有资金(互助基金)、有项目、有档案、有志愿服务队。

滴水汇江河,能让荒漠变成充满生机的绿洲;众人汇温情,能为家乡带去无限力量。随着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村庄将在慈善公益的助推下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实行阳光运作 持续擦亮慈善公信品牌

公开透明是慈善组织生存的根本和生命力。

市慈善总会始终把打造“阳光慈善、透明慈善”作为慈善工作的生命线,坚决遵循“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以公正、公平、公开的运作方式,厚植慈善土壤,切实提高慈善社会公信力,让“全民慈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市营造浓厚的慈善氛围。

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市慈善总会先后建立完善了信息公开办法、项目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办法、网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管物,建立起了规范、高效、透明的工作机制。

设置慈善信息公开途径,向社会晒出慈善工作“明白账”。按照《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的要求,市慈善总会及时披露慈善活动信息和捐赠收支情况,规范信息公开行为,增强慈善透明度;通过《安阳日报》、市慈善总会网站等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机构信息以及年度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收支明细等,自觉接受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慈善资金的监督,让捐赠人和社会公众了解善款募集、流向和救助效果。

锻造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公信型的慈善队伍。市慈善总会组织参加深圳慈展会、中华慈善总会举办的慈善高级人才培训班、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开展的“99公益日”培训、省慈善联合总会举办的慈善业务专场培训等,有效提升慈善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监督管理,配合省慈善联合总会审计和评估组多次深入防汛救灾工程一线,对防汛救灾资金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在干部职工中积极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 争先出彩当先锋”活动,持续擦亮“有温度、可信赖”的慈善公信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如今,安阳慈善事业正迈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张保香表示,市慈善总会将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继续提升救助项目效果,多层次、多领域扩展慈善募捐渠道,持续优化调整、革故鼎新,把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慈善项目送到群众身边,融合带动更多爱心企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让受助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谱写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更加绚丽的华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