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庆红
记忆中的豫北农家小院,几乎家家都有一两个小推车。小推车是主要农具,不管夏收还是秋收,都得用上小推车,就是平时也离不开小推车。
小推车由一个车胎、两个把、一根肩带组成,两边可以放车篓,装农作物。不需要车篓时把车篓放到家,需要车篓时用绳子捆到小推车的两边,捆结实。
每个清晨,家家户户推开吱吱呀呀的门,然后是吱吱呀呀的小推车声,可以说这个开门声和小推车声是农家特写,是清晨特写,是农村的特写,是那个年代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刻在骨子里的声音。
小推车在家的位置是大门里那个我们叫“过道”的地方,在这里,小推车可以短暂停歇。小推车停歇,也是给人停歇的机会,不过这个时候所谓的停歇是在家里忙活,做饭、拾掇院落、修理农具等。
沿着乡间熟悉的小路,推着小推车往返,庄稼人从不叫苦,他们心甘情愿。说白了,这就是生活,是日子,是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推着小推车从春天到秋天,从山下到山上,累是累了点,但推的是希望,是用劳动和汗水换来的丰收,越推越有劲儿。
坐小推车是小孩子的专利,走在路上,很多小孩子都坐在车篓里,被父母推着,一路的风景就不用说了。父母是愿意推的,这是做父母最开心的时刻。等孩子再大些,便会主动帮父母拉车,不管起不起大作用,至少没闲着。
小推车能用时,没有人去换掉它,实在不能用了,会趁着赶会时买一个。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买一个小推车就像给家里添了一件重要的东西,看着越发有了干劲儿。
如果没有小推车,平时拿农具或者农忙的时候就得挑,挑比推累多了,除了浪费时间,更浪费精力。这就是小推车的好处,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至于是谁发明的小推车,是谁率先用起小推车,已无从考证,这是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劳动工具,是一代一代、一辈一辈传下来的经典。
多少年前,小推车还曾以婚车的形式出现,男方用小推车推着新娘子,小推车上系一根红绳或一朵大红花。后来,婚车逐渐变成了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
小推车虽小,但作用很大,路宽、路窄,上坡、下坡,小推车都能派上用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种地不管多少,哪怕不种地了,小推车都不会被“赶出”家门,家里永远有小推车的一席之地。
你看,小推车放在那里,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