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蕴真 牛 静
锂电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
作为河南省纯锰酸锂电池产业化首个项目、安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资入股首个项目,河南克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克能新能源)专注于动力锂电池的研发与制造,解决了轻量锂电池安全性这一行业难题,在国内轻型电动车市场迅速崛起,成为全国实现纯锰酸锂软包电池商业化推广的领军企业,新质生产力动能加速释放,为锂电产业发展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在新技术集中爆发、制造业转型升级风起云涌之际,克能新能源是如何顺势转型、逆势增长,探路新质生产力的呢?
8月10日,记者走进克能新能源,站在生产廊道向智能化生产车间内望去,只见锂离子电芯生产线上,物料传输、叠片、封装、焊接等全自动化作业,一气呵成。一颗颗纯锰酸锂、高性能磷酸铁锂等新型动力锂离子电池从这里下线,走向全国各地,远销海外,应用于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电动低速四轮车、电动区域物流车以及储能领域。“这几年公司能够逆势而上,主要得益于我们研发的核心技术电池,其特点是高安全、长寿命、超耐寒、动力强、低成本。不久前,我们又通过对锂电池单体和系统的技术改进,推出了安芯电池X系列产品,实现了从电芯到电池组的8重防护措施,在新国标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安全等级的产品解决方案。”克能新能源运营总经理常传杰说。
科技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的关键。克能新能源拥有一支以柯克博士为首的专家研发团队,建设了锂电研究院,相继落地项目15个,在研项目13个,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第五届“中国创冀”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国家人社部颁发的“全国优秀创业创新项目”称号,成为新国标主要编制单位之一,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前沿。在市、县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培育下,克能新能源还建立了3个市级研发平台,跻身3个省级研发平台,先后获省、市各类扶持资金约600万元。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而 ‘智造力’则加速释放了企业发展的新动能。我们建设了具有行业、省内先进水平的智能化生产车间,主要安装有2条锂电池智能化装配生产线,2条电芯装配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工业以太网等联网,实现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可对生产实时监控、全线检测,进一步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生产效率可提高25%,综合能源消耗可降低15%。”常传杰说。
目前,公司一期工程产能1GWh,日产量达2.4万颗,已向行业知名品牌电动车头部企业批量供货;二期工程完成B1轮融资,计划8月底投产,日产量达1.4万颗,将在海外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安阳市各级政府为企业创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使企业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下一步,企业将响应国家发展规划,持续开展纯锰酸锂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的研究,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打破技术壁垒,为我国锰酸锂电池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前提条件,为我国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常传杰说。
克能新能源是安阳县(示范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类似的企业在安阳县(示范区)星罗棋布,不断为新质生产力蓄势积能。近年来,安阳县(示范区)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引领区、高铁经济发展核心区”为目标,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以及通用航空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坚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突出助企服务稳增长、技术改造提能级、项目建设优结构、开放合作蓄势能、产业创新强动能等重点内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智改数转”是锻造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安阳县(示范区)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引领工程,推进高庄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改造工程,支持克能新能源、河南鑫达铁路器材等企业优化生产布局、丰富产品种类、提升竞争优势,努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同时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通过打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示范区点,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并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全县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施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工程,先后引进和建设了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特别是安阳比亚迪实业线束工厂智能仓储项目、安阳市玫瑰谷食品有限公司智能工厂项目为该县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带来强劲动能。
聚焦企业发展、平台建设、产业赋能、生态创新四个维度,安阳县(示范区)以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作为提升战略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标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新突破;引导、支持企业精准对接优质创新资源,促进高水平研发人才、创新平台、金融资本、数据资源等向企业集聚;建立产学研供需动态收集、快速对接、精准匹配机制,推动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势领域创新联合体全覆盖;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0937.08万元;完成与安阳(北京)离岸创新中心企业技术需求对接14项,签订技术合同2家;中小企业指数服务平台认证53家,评级47家。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强标志性产品重点技术产品研发推广,支持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快培育柔性生产、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业态。全县24家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应用转型发展,其中有13家重点企业智能应用场景覆盖率达到60%。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组建的安阳市新型显示材料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获批建设,目前正在逐项推进。
围绕全市12个重点产业集群,安阳县(示范区)聚焦5个重点产业群链,紧密结合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筛选了域内一批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成长性较好、具有一定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优质科技型企业,通过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头企业、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绿色工厂”等一系列工业发展相关的梯度培育路线,形成“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思路,并给予“青苗”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四梁八柱”企业等一系列工业企业扶持培育政策,做到“发现一批、服务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实现主导产业集群引领、传统产业高位嫁接、新兴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已储备科技型企业30余家、高新后备企业6家、“瞪羚”企业2家、创新龙头企业2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今年4月,有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企业,有3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未来已来,安阳县(示范区)将继续围绕打造“产业示范新高地、宜居活力新安东、幸福美好新家园”的目标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汇聚新质生产力澎湃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