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荣)“把圣旨碑送回家,我们也就安心了。”7月23日,民间文艺家张国生和几位好友配合林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把在田间地头发现的一块旌表朱存仁父母的圣旨碑运送回博物馆仓库。
圣旨碑怎么被发现的?圣旨碑是什么内容?有什么意义?
圣旨碑是被李安伏和其同学申现军发现的。李安伏是安阳工学院的教授,是一位潜心研究地方文史的专家。李安伏的老家在林州,每次回老家,他都会在村子周边的诸山、翟阳河一带转转。前不久,李安伏注意到了一块立在山坡上的石碑,上面“敕命”“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的字样,令他意识到这是一块圣旨碑,特别是文中能够清晰识别的“教谕朱存仁”字样,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
李安伏第一时间联系好友张国生,张国生又联系本地有文物考古工作经历的张振海以及长期关注地方历史文化的唐兴顺、未金林、付仕正等人前往现场查看。
这块圣旨碑顶部是硕大的“敕命”二字,四周刻有龙纹饰,碑文字体为馆阁体,方正端庄,圆融秀雅,内容是嘉庆皇帝因朱存仁治教有功,政声远播,感念朱之父母教子有方,家风淳朴,特颁诏嘉勉并敕封其父朱芸为修职郎(虚职官名),敕封其母孙氏为八品孺人,这也是清代封赠制度的风俗礼仪。
《林县志》记载,朱存仁,字乐山,号红圃,晚号寄瓢,山阴人。幼从父主教邺中,补安阳县学弟子员,乾隆壬子举人。主讲黄华书院,培养人才甚众,选沈丘教谕,仿湖州遗法,立经义,治事斋,学者称之。告归后,卜居林县官庄,遂家焉。
林州市博物馆馆长贾永亮介绍,这是目前林州发现最完整的清代圣旨碑,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下一步,他们将对此碑进行评级认定,在保护好的同时展开进一步的历史文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