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娴 文/图
配药、装药、安电池,用手机连接无人机信号……7月21日,安阳县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贠长青操作着无人机,给玉米喷洒农药。他告诉记者:“现在是玉米管理关键期,喷洒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可以预防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发生。”
秋粮要高产,夏管是关键。“4台无人机同时作业,这500多亩地一会儿就喷完了。不过后边还有好几家等着呢,得抓紧时间。”贠长青说,一到农忙时节,合作社尤其忙,不但要忙自家的地,还托管着周边种粮大户的农田。
位于安阳县永和镇小寒村的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专门从事农机服务的合作社,拥有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秸秆还田机、旋耕机等各类机械170余台(套)。“可以说,农作物从种到收可全部实现机械化。”贠长青说。
看着空中作业的无人机,附近村庄沿村台村种粮大户刘新平焦急地说:“我那500多亩玉米等着喷药用无人机呢,我虽然种的地多,但没有无人机。农业机械跟得上,种再多的地也不会很忙。”
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创新托管模式,托管土地5500亩,为成员提供从种到收全程或部分环节托管服务,按服务面积收取服务费,实现了成员节劳增收、合作社扩规增效。而且,在服务过程中,农机手推广了无墒沟大犁应用技术、微喷灌溉应用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应用技术、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优质小麦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等新技术,每亩可节约劳动成本50元,提高收益100元。
该合作社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我市把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先后选择和确定了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基础较好、不同产业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为试点,进行典型培育,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我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680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0656家、家庭农场4024家。今年,我市的目标是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20家。目前,创建工作正在进行。
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时,我市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了统防统治、订单农业、土地托管、房屋入股等多种模式。安农农业合作社联合社(全丰)发挥技术优势、装备优势,创新航空植保新模式,百万亩飞防开全国先河,政府掏钱买服务,群众方便得实惠,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防治费用高、效果差等难题,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安阳县梨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横向+纵向”联合发展模式,横向联合西红柿、西兰花等种植类合作组织,纵向联合种苗合作社、农药销售合作社、病虫害统防统治合作社、蔬菜销售合作社、蔬菜加工合作社等,采取以强促弱、强强联合的方式,形成了以梨园村为中心的“番茄小镇”,该合作社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在一批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场主、合作社负责人带领下,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了规模、盘活了土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