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培 王嘉晨
根据省委宣传部安排,6月14日至19日,我市开展了2024年“中原文化大舞台”市区演出活动。演出期间,生旦净丑唱念做打,梨园春色关不住,丝竹相和有余音。
演出剧目丰富多元
6月14日19时30分,安阳市文体中心大剧院座无虚席。伴随着铿锵的鼓点,大幕缓缓拉开,传统剧目《收姜维》率先与观众见面。河南省越调剧团的演员卖力表演,或雄浑、或沉稳、或婉转的嗓音响彻剧院。
6月18日,同样是19时30分,同样在安阳市文体中心大剧院,同样是一座难求,豫剧现代戏《焦裕禄》上演。河南豫剧院三团的演员用铿锵的唱腔、精彩的表演,生动讲述了“火车站礼送灾民”“瓦窑村访贤举才”“买粮救荒”“带病抗洪抢险”“痛斥浮夸风”等几个典型故事。
…………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句句情真意切的对白,一个个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着观众。
为满足戏迷朋友的不同审美需求,呈现梨园戏韵的灿烂多彩,本次活动共设置了6场不同类型、风格的剧目,包括传统剧目《收姜维》《李天保娶亲》,历史剧《华佗》,《越调综艺专场》以及豫剧现代戏《焦裕禄》、现代豫剧《儿大不由爹》等。
“经典剧目经历了历代艺术家长期舞台艺术实践和观众检验,具有长红口碑;现代戏紧扣时代脉搏、展现发展成果,脍炙人口。有的剧目通过形体动作传达剧情,有的剧目深具人文内涵和情感深度。在剧目设置上,我们多者兼顾,让不同观众都能过足戏瘾。”市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十元票价精准惠民
我市2024年“中原文化大舞台”市区演出活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低价位售票的方式,每场票价仅为10元。这瞬间点燃了群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的热情。
“花了一顿早饭的钱,在环境这么好的剧场看了如此精彩的演出,收获了一次别样的人生体验,很值,很惊喜!”老戏迷张先生在看过6月17日晚的《越调综艺专场》后兴奋地说。他花了10元钱,在现场欣赏了国家一级演员申小梅、刘志友、陈清林等表演的越调经典折子戏、小品、越调清唱、越调名家名段等。
陪着爸妈来看戏的市民李女士说:“我的父母亲是戏曲迷,这次,我花了一百多元,给父母把6天的票都买了,算是送给父母的一份礼物吧!”“我们既看了代表河南省艺术发展最高水平的精品剧目,又感受到了孩子的孝心,这几天过得非常开心、非常幸福。”李女士的母亲说。
“让愿意来剧场看戏的人买得起票,不仅能够实现精准惠民,也培养买票看戏的文化消费习惯。”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据悉,活动开展前,我市相关部门提前半个月做好宣传预热工作。安阳市融媒体中心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通过海报、图文、短视频、广播直播连线、做客1008会客厅等多种形式全平台推送剧目预告、剧团介绍等;派出报纸、电视台、电台、新媒体的多组记者深入剧场、深入后台采访演职人员,拍摄彩排花絮等,提高活动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为正式演出引流。
“线上”也能过戏瘾
舞台上,演员们用心表演,生动再现了宏大场景、历史故事、人物形象;舞台下,现场观众如身临其境,如痴如醉,不时爆发阵阵掌声。然而,屏幕前,还有一群“铁粉”在云端观演,并用键盘热烈“叫好”、激情留言。
为惠及更多群众,今年,我市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将所有剧目均通过“安阳融媒”客户端以及“安阳融媒”“安阳新闻”“直播安阳”“安阳生活广播”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平台、“安阳文体中心”抖音平台等进行线上直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现场听戏的效果当然是最好的。但我爷爷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去剧院,这样的直播解决了他‘去不了现场又十分爱看戏’的大难题。”市民李志说。
“对刚接触这门艺术的我来说,在网上看戏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网友的留言、弹幕了解更多关于该戏的知识。”年轻戏迷李霞表示,这次的直播让她更愿意继续了解戏曲艺术,下次一定买票到线下看戏曲演出。
6月19日,我市本年度“中原文化大舞台”市区演出活动落幕。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搭建导向正确、面向基层、内容生动、群众喜爱、常演常新的各种戏曲舞台,让我市广大戏迷朋友在家门口看到更多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