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金融·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爱征信 惠民生 助发展

我市金融机构积极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征信宣传活动

中国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牛静 摄)

农业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牛静 摄)

工商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牛静 摄)

建设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交通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招商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中信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广发银行安阳分行(本报记者 许美美 摄)

本报讯 (记者 许美美)今年6月14日是信用记录关爱日。当日,全市27家金融机构在红旗渠纪念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馆等9个主要景区同步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大型现场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以“爱征信 惠民生 助发展”为主题,旨在充分发挥征信在普惠金融民生、助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公众关爱信用记录,树立守信意识。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分行高度重视征信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组织全市金融机构通过征信主题宣传展览、设置展台互动、发放宣传折页、现场开展征信咨询等方式,解答公众关注的征信问题。

活动中,宣传人员围绕推动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征信报告的主要内容、征信修复不可信等方面进行了集中宣讲,为过往游客和群众发放信用报告自助查询业务流程手册,逐一解答大家反映的征信问题。针对当前“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骗局,宣传人员向群众讲述征信修复常见套路、出现不良信息后的应对措施及如何维护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等知识,引导游客和群众重视征信,珍惜征信。

全市各银行网点也积极行动,充分利用LED屏、宣传海报、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向到访客户开展宣传,形成征信宣传活动热潮。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市民王女士在听完工作人员介绍相关知识后说:“如果消费者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可以向金融机构或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以前不知道,现在又多了一点了解,挺好的。”

在殷墟博物馆,前来参观的市民刘先生表示:“作为消费者,一定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不要随意转账。今天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了很多征信知识。如果以后遇到自称电商客服、银行工作人员的诈骗电话,一定第一时间通过官方联系方式核实或向公安机关求助。”

通过本次活动,更多市民了解了征信相关政策,进一步拓展了征信知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公众的信用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了“知信、守信、用信”的良好社会氛围。据悉,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页5000余张,现场接受游客和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

一直以来,我市金融业始终牢固树立“征信为民”的理念,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积极宣传普及征信知识,连续多年开展征信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引导公众珍爱个人信用,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征信权益。

在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分行的指导下,我市各金融机构持续做好常态化征信宣传,持续拓展征信数据的使用场景,打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强化“线上+线下”宣传矩阵,聚焦公众关切,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信用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提升社会信用意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市金融业将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征信知识宣传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征信基础管理和宣传力度,通过征信宣传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有效增强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安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