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徐淑霞 通讯员 程永辉 田宏敏 王亚方
6月17日,烈日当空。记者在王庄镇沙店北街村的一块花生田里看到,几名身穿红马甲的机关干部,头戴遮阳帽,手持铁锹,正在帮助农户浇地抗旱。得不到雨露滋润的花生苗,酣畅地喝着清澈的井水,支棱起翠绿的叶子,生机勃勃。
“天太旱了,得赶紧浇水,要不苗会旱死的。俺家劳动力少,正发愁呢,镇干部就来帮俺了,太感谢了,俺都不知道说啥好。”王庄镇沙店北街村村民任春霞说。
该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韩素君告诉记者,王庄镇有8.6万亩耕地,面对极端干旱天气,该镇及时组织电力、水利、农办等部门组成抗旱指挥部,87名机关党员干部组成抗旱浇地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抗旱浇地。
在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一望无垠的沃野里,村民和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顶着烈日,或浇水,或喷药,或查苗补种……一幅繁忙的夏管画卷。
白道口镇西河京村62岁的黄国兴拿着取电卡刷卡后,走向几米外的自家地里,轻轻拧开水管阀门,水流哗哗地流向田地。
“今年的小麦获得了大丰收,看玉米、花生长势,只要浇地能跟上,秋季还是大丰收!”黄老汉像呵护孩子一样,小心地查看着玉米苗。
黄老汉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机井少、没通电,村民浇地需要排队,抽水用柴油机,成本高、出水慢,一天最多浇二三亩地,每亩地最少得花20余元。建成高标准农田后,不论老人妇女,拿着卡一刷就出水,出水快,一眼井一天能浇十余亩地。现在,浇地用上了大型多功能移动式喷灌设备,喷灌更精准、浇地更节水、成本更节省。
“俺村有3000来亩地,以前,全村浇完地得50天,现在一个礼拜就浇完了。”黄老汉说。
滑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实施以来,每亩地的浇灌成本由20元减至6.29元,并让农民从以前的起早贪黑全家齐上阵浇地,转变为现在的扫码、刷卡几秒钟轻松搞定,且实现了粮食连年稳产、高产。
“目前,滑县有通电机井62088眼,农业台区5840个,达到了机井通电全覆盖,全县199.78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电灌。农民可以随时扫码交费和刷卡灌溉,每年可节约灌溉支出近2.32亿元。‘三夏’以来,我们开设24小时农业用电服务电话,保障所有机井正常抽水浇地。”国网滑县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在桑干渠入滑引水口,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正源源不断地涌进田间,不仅满足了玉米、大豆、花生等秋作物的灌溉,而且起到了改良土质、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
种粮大户王改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以井水灌溉为主。如今,滑县引来了黄河水,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沟渠蓄水充足,为农民抗旱提供了很大便利。
“我这十五六亩地用井水浇得两三天,用黄河水浇一天多就浇完了,一亩地还能省五六元。而且,用黄河水浇庄稼苗,每亩地能增产50公斤到100公斤。”王改芹高兴地说。
“近期,我们与上级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引黄河水500万立方米,可供5个乡镇25万亩良田灌溉,确保秋粮安全生产。”桑村干渠管理站副主任张玉锁说。
滑县水利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主任白雨告诉记者,连日来,县水利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积极向上游引水,同时对灌区大小沟渠、水闸等设施进行巡视维护,确保设施平稳运行,并及时开闸放水,满足农田灌溉需求。
“除利用桑村干渠引黄河水灌溉以外,我们还利用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调水调沙机会,再引入黄河水约1800万立方米,保障大功引黄灌区和人民胜利渠灌区内的农田灌溉并补充地下水源。同时,我们还将启用卫河泵站提灌,引卫河水入长虹渠灌区,这样,全县农田水利灌溉基本全覆盖,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白雨说。
据了解,滑县今年秋粮播种面积130.66万亩。入夏以来,由于天气持续高温,干旱少雨,给秋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为科学应对旱情,实现秋粮丰产丰收,该县以“抗旱就是保民生”的政治站位,精准制订抗旱保秋工作方案,成立抗旱保秋服务队,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全力以赴为抗旱保秋工作保驾护航,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广大农民积极行动,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全力开展抗旱保秋工作,结合不同地块的墒情,适时对玉米、花生等秋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灌溉。
农业部门强化指导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措施到田、技术要领到人,提高技术覆盖率和到位率,并印发秋作物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和应急预案、抗旱抢种保苗通知。6组技术人员分包乡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农户利用一切水源为作物浇水,并推广玉米密植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滴水出苗,提高出苗质量。
各乡镇(街道)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成立相应组织,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旱情墒情监测预警;积极协调电力部门,确保抗旱期间农田机井电力供应及用电安全;认真排查农田机井使用情况,详细了解机井分布状况和利用率,掌握机井损坏率和损坏程度,确保秋苗水源供应和灌溉效率。比如城关街道邀请农技专家,加强动态监测与评估,每天调度各村浇地情况,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应对、早解决。白道口镇坚持“党建引领+抗旱保民生”,坚持防在旱灾前面,整合现有资源,科学调配,督促科学组织放水,做到有序有效灌溉,为耕地“解渴”。老爷庙乡组建“职能部门+包村干部+村组干部”的网格化服务小组,八里营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抗旱保秋工作领导小组,焦虎镇组织党员干部成立28个工作组,机关党员干部、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就地转化为抗旱保秋先锋队,分片分组深入田间查旱情、听民意,引导农户克服靠天等雨思想,充分利用各类水源昼夜灌溉……
各涉“管”主体抓好早安排、早筹备、早预警、早落实,科技发力,通力协作,为粮食丰收提供硬核支撑,让“管”字在田间地头见效,让“丰”景在万顷田野生根。
截至6月17日,全县已普浇一遍,第二遍视作物和天气情况陆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