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市拘留所:

成为全国公安监管系统标杆(豫筑平安)

□本报记者 王晓楠

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垂柳随风,仿佛置身于乡间田野……这是市拘留所外部环境给人们的印象。从拘留所走出来的拘留解除人员,大都有这样的感慨,“在这里,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明白了许多道理。”

“市拘留所首开全国监所规范化管理教育先河,成为全国公安监管系统的标杆。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市拘留所所长蔡朝晖向记者介绍。

规范而为

精细化管理筑牢安全底线

日暖风煦、新燕呢喃,4月15日8时,记者走进市拘留所,“左右开弓似射雕,拉弓时吸气,还原时呼气。”喇叭里传出传统健身功法《八段锦》的口令,原来是所长蔡朝晖带领被拘留人员在练习。“从细节着手,让习惯遵从制度,我们坚持每天早上集中对值班情况进行汇总,形成了良好的执行机制;严格落实一日生活制度,从早交班、整理内务、物品放置、队列训练、集体活动到就餐、晚排班、就寝和值班,做到每日必教、每日必学、每日必练;实行军事化管理,做到统一安排、统一要求、统一行动、统一管控,使被拘留人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拘留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文明拘室’评比活动,让管教民警互相打分,被拘留人员互相参观,广泛调动被拘留人员参与日常管理的热情,通过评比,让‘文明拘室’人员享受伙食加餐和出所时内务免检等奖励,促进整个监区的文明管理水平提升。”记者还了解到,拘留所对不服从管理、故意闹监的被拘留人员,单独实行严管等手段,以精细化管理筑牢监所安全。

创新有为

教育感化赢得广泛赞誉

“观看电影《第二十条》后,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公和屈辱时,如何挣扎求索的故事,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自由和选择。”在法治“微电影”课堂上,记者看到了数篇这样的观后感。教导员宋晓涛介绍,近年来,市拘留所不断创新管理教育新模式,充分利用集参观展览和视频教育为一体的法治警示教育基地,展示常见违法行为和后果,让被拘留人切身感受到违法行为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和惨痛教训,管教民警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入所就学法,出所“零”违法,有效提高了教育效果;对因涉及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的被拘留人,专门将《弟子规》《六尺巷》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纳入教育内容,浸润心灵,培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晨读前组织被拘留人员参与升国旗、唱国歌和课前五分钟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缓解被拘留人员思想压力,激发被拘留人员对生活的信心;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进拘留所”“中秋月圆、监所情浓”“三八联欢会”“给拘留审查人员过生日”等活动,组织民警定期回访,走访被拘留人员及其家属,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巩固教育转化工作成果,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担当作为

化解矛盾才是硬道理

“教育引导法”“心理疏导法”“人性化关爱法”“管教重点帮教法”“社会联动法”“法律援助法”6种矛盾化解方法的展板挂在了拘留所的矛盾化解室。该拘留所副所长马全中说:“6种矛盾化解方法,为全所民警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规范流程,营造出良好的调解氛围。我们还定期组织所内矛盾调解员开展座谈培训活动,邀请人民法院民调专家到所授课,提高民警调解能力。”

拘留所还建立了矛盾调解小组,形成由所领导、骨干民警具体负责和特邀调解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创建收拘民警初步筛查、管教民警首问负责制、所领导包案化解、定期跟踪回访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徐某被司法拘留后,一次人生的打击,让拥有实体企业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徐某走进了拘留所,身份的转化让他感觉羞愧难当,极不配合所内工作。市拘留所第一时间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的专班小组,对徐某开展矛盾化解工作。从对社会奉献的肯定到法院判决的法律效力,从人生担当、社会责任到换位思考、把握得失,交叉运用多种矛盾化解方法,最终成功打开了徐某的心结,化解了欠款纠纷。

“因人因案施策,针对被拘留人违法性质和矛盾纠纷的深层次原因,入所教育必谈、被拘留人思想有波动必谈、被拘留人家庭出现变故时必谈、被拘留人家属会见后必谈、办案单位询问后必谈、重大节日必谈、出所前必谈等7个‘必须谈’,及时走访当事人、走访当事人亲友、走访当事人友邻、走访当事人所在村镇组织单位、走访当事人办案单位等5个‘必走访’,逐案分析研判,逐人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蔡朝晖总结。2013年公安部部署矛盾化解工作开展以来,市拘留所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479件,其中,经过化解促使被拘留人员停访息诉案件13件。自2016年市拘留所作为代表在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现场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介绍发言以来,矛盾化解工作已成为市拘留所“小舞台展示大身手”的新亮点。

同心筑梦勇向前,奋楫扬帆开新篇。市拘留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继续以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为重点,创新思路,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新突破。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