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滑县人民法院:

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 王 璐

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家事纠纷多发易发。3月4日,记者从滑县人民法院了解到,近年,该院立足审判职能,积极践行“枫桥经验”,调判促和,融情于法,让家事审判有法度更有温度,荣获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荣誉称号。

强化党建引领 健全工作机制

该院选树品牌化审判,着力加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党建引领促审判,情暖五心铸精品”党建品牌,充分发挥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努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审判。该院组建专业化团队,配备5名员额法官、两名法官助理、8名书记员,均为女干警,突出“柔性司法”理念,审理全县23个乡镇(街道)的全部家事纠纷案件。加挂少年法庭,推进“涉少”案件和家事案件协调化解。此外,该院突出“家”与“情”,打造特色审判专区、文化展区,布置会客厅式家事法庭,沙发和茶几代替严肃的审判台,“丈夫”“妻子”“父母”“儿子”取代传统的原告、被告席,营造温馨的审判氛围。

2021年以来,该院共审结家事纠纷案件4462件,其中调解、撤诉案件2112件,调撤率47.33%,最大限度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深化诉源治理 多元化解纠纷

该院完善诉前联动解纷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条例》,联合县委政法委出台深化诉源治理、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意见,联合司法局等6个部门建立家事纠纷联动调处机制,指导家事矛盾防范、排查,有效化解纠纷近200件;联合县妇联出台家事纠纷协调联动工作实施意见,对基层妇联主任常态化开展调解技巧培训,预防化解家事纠纷100余件。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制作“矛盾纠纷化解劝导书”“非诉讼的重要性”“诉调对接流程图”放置立案窗口明显位置,与民政局、文明办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提高当事人非诉讼纠纷解决意识。选派3名具有丰富妇女工作和调解工作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常驻该院锦和法庭参与家事案件调解,常态化开展调解员培训,2021年以来,诉前调处各类家事纠纷700余件。

同时,该院还建立人民法庭与基层组织对接机制,积极参与“三无”村(社区)创建,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与民政局、文明办联合出台修订村规民约的指导意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纳入村规民约,促进诉调联动,服务乡村振兴。完善多元联动调处机制,聚焦重大家事矛盾纠纷案件,统筹政法力量下沉基层源头,联合乡镇、村(社区)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人民法庭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水平。

优化诉讼服务 延伸服务触角

该院全力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全覆盖,保全、送达“一网通办”,调解、速裁“一站解纷”,律师进入法院“一码通行”,2021年以来网上立案4746件,网上缴费4538件,网上庭审783件,电子送达18984次。延伸司法服务渠道,设立诉讼服务点,实现法官答疑和群众解惑面对面;完善巡回审判激励机制,将巡回审判纳入宣传工作考核体系,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就近解纷,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开通绿色服务窗口,落实即时诉讼指导。立案室窗口放置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引导经济困难当事人及时启动法律援助。

该院还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5名家事法官担任辖区11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强化监护人监护意识,发出家庭教育令6份;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护航未成年人成长。每季度最后一个工作日为法庭开放日,常态化邀请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2021年以来,该院邀请群众代表旁听庭审1000余人次。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