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刘斐
2月28日上午,龙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区机关二号办公楼六楼会议室开幕,区委副书记、区长罗振方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该区202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提出了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并就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安排。
2023年工作回顾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和楼阳生书记调研龙安讲话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拼字为先,干字当头,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市全力“拼经济”十大攻坚战中,荣获重大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夯基、消费拉动提速、信贷投放优化、生态环境治理5个单项奖;综合成绩四区第一,勇夺全市“红旗渠精神奖”铜奖。
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2亿元,增长5.3%;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的147%,在全市半年和年终两次重点项目观摩中均位居四区第一;各类市场主体达2.3万余户,增长23.4%,新入库“四上”企业44家,减免各类市场主体税费5.59亿元,金融机构新增发放贷款24.4亿元;经济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延链强链促转型,工业发展提质增量。主导产业加速壮大,安彩硅基新材料、药用玻璃拉管等项目建成投产,轨道交通产业园三期开工建设,岷山环能高科北交所上市待证监局审核,新建电子级硫酸技改等募投项目;传统产业扩能升级,九天化工年产10万吨甲胺项目即将竣工;专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争取专项债额度30.8亿元,实施开发区标准化厂房项目11个;科技创新加力提升,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8家,安彩国家级研发中心搬迁升级项目投入运营,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创建省级创新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
担当作为破难题,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四府坟安置房项目实现交房,建业花园里等3个保交楼任务圆满完成,“两河新城”有序复工,清风街(华祥路—钢城路)等3条道路竣工通车,8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项目完工,新增人才公寓316套,5个绿地项目建成,西区截流渠项目全线开工;商业发展稳步推进,万达城市广场加快建设,万和凯里亚德酒店正在装修;城市清洁行动荣获全市先进,城市管理目标考核位居全市第一。
多措并举夯基础,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积极组织帮扶夏粮抢收、秋粮抢种,新建高标准农田2000亩;强化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巩固;花卉苗木博览园基本完工,花卉苗木产业“一园、一带、一品、五道、多园”产业布局加快构建,新建200亩优质杂粮智慧农田,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马家乡成功申报省级农业特色产业强镇;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发展国家、省、市示范合作社15家;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抢抓机遇求突破,文化旅游蓄势待发。小南海风景区获批专项债额度2.6亿元,即将开工,乡村振兴示范路具备通车条件,安新高速公路龙安段、环小南海风景区北路等项目加快实施;善应镇黑玉村新建民宿10套,创成省级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灵泉寺石窟环境整治等4个文物保护工程完工,小南海洞穴遗址等3个文物维修加固项目开工建设。
创新服务优环境,发展活力加速释放。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荣获优秀等次,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压缩审批服务时限96%以上,进入全省先进行列,11个乡镇(街道)建成标准化便民服务大厅,首创“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87项常办事项“全区通办”,群众办事“不出村”模式实现全覆盖;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和“局长接待日”活动,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6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个。
集中发力严整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力推进西部污染源集中整治大会战,严格国控点联防联控,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长制,投资4.37亿元完成“四水同治”项目11个,彰武水库等5个断面年均值全部达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完成造林和森林抚育1.58万亩,创建市级森林乡村5个。持续加强常态化巡查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用心用情办实事,民生保障稳步提升。全区民生支出10.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575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7人,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龙骏高中建成投用,区直幼儿园正式招生,置度小学进场施工。文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实践样板单位,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安阳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院区(社区)”成员单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保障切实兜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跨省异地就医、村级门诊统筹医保报销直接结算全覆盖,创建省级五星规范化司法所4所。
过去的一年,龙安区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工作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审计、农机、畜牧、供销、老龄、侨务、慈善、助残、“双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2024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书记楼阳生调研龙安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锚定省委“两个确保”,持续落实“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构建“十大体系”,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龙安实践,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
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1%,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
会议对2024年重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指出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住高质量发展关键,巩固经济向上态势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总投资360.3亿元的103个重点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4个,竣工投产重大项目16个;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坚持把工业招商放在首位,聚焦主导产业,精准对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支持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新上项目。全面开展科技招商,加强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招商,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一季度经济“开门红”若干政策措施,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促消费活动,出台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
(二)筑牢高质量发展支撑,建设现代新型工业
做大主导产业。聚焦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有色金属及精深加工产业,加快药用玻璃瓶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上海犀重新能源商用车二期等项目。做优传统产业。全力支持安化集团转型升级,推动安化原料路线升级改造项目一季度开工,金盛昊超纯新材料二期力争一季度投产达效,红岩绿色合金助剂新材料项目年内投产,支持传统企业实施“三大改造”。做强要素保障。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抓好仓储和物流等配套服务,完成新型化工产业园扩区认定工作,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做实科技创新。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5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9家,加快建设高端玻璃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6家。
(三)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打造品质西南新城
优化城市功能。服务保障西区截流渠项目加快建设,新建金祥路(文明大道—安宁街)等5条市政道路,积极推进安彩大道西延工程,推动龙安商务中心投用,万达城市广场年底开业,开工建设东风产业园,完成南林高速公路西出口整治提升改造项目。加快城市更新。“两河新城”力争年底具备交房条件,推动老六庄“城中村”改造和火柴厂家属院更新改造项目动工建设,上半年完成侯家庄整村拆迁,中农联项目年内建成,确保8个保交楼项目按期交付。提升管理水平。
(四)塑造高质量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粮食种植面积达到23.4万亩,粮食总产1.05亿斤以上,花卉苗木博览园一季度开园运营,沿乡村振兴路建设15个花卉精品园,推进小杂粮“百亩园、千亩方、万亩田”建设。建设和美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路,支持龙泉镇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东上庄等4个村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和西部调水支线管网工程建设。推动文旅融合。全力推进小南海风景区一季度开工,环镇北路年内建成,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支持昆玉山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灵泉寺石窟创建AAA级景区,积极推进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五)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强国控点周边区域日常监管,狠抓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深入治理移动源污染、扬尘污染,全域秸秆禁烧、散煤禁烧,完成PM_2.5、PM_10、空气优良天数等市定目标。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固废处置利用。强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统筹“五水综改”,深化“四水同治”,完善“河长+”工作机制,推进小南海湿地公园建设,“两库一泉”争创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开展国土绿化造林1.3万亩,创建绿化示范村2个、森林乡村5个,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绿色生产方式转变,加速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
(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深化改革成效
推进机构改革。成立科技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驱动。整合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相关部门职能,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综合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区、乡两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用好“龙好办”“企业家港湾”等载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抓好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治理,营商环境评价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改革。
(七)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促进就业创业。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办好优质教育。区直幼儿园加快投用,置度小学9月招生,完成9所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稳妥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兜牢社会保障。推动低保扩围增效,开展全民参保专项行动,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扩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扩大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覆盖面,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优化公共服务。稳妥推进村改居及社区规模优化调整,实施薄弱乡镇卫生院达标改造,改善农村医疗条件,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全民阅读。防范化解风险。
加强审计、统计、市场监管、畜牧、供销、老龄、地震、人防、助残、退役军人服务、“双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红十字会、慈善总会、关心下一代发展工作,统筹抓好史志、档案、外事侨务等工作。
报告强调,要坚定政治立场,严格依法履职,务实重干争先,始终廉洁奉公,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报告指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奋勇争先,善作善成,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龙安实践,共同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