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生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改善人居环境 擦亮乡村底色

市文物局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本报讯 (记者 张璐)“家乡更加干净美丽了,我们感到很自豪。”10月9日,汤阴县古贤镇前路村村民常大爷激动地说。市文物局在该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营造了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今年年初以来,市文物局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台账式管理,坚持周总结、月研判,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积极开展。自帮扶前路村以来,市文物局带动机关、局属事业单位全力投入人居环境专项整治中,奋力擦亮乡村底色,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净化、文化、美化等‘六化’方面提前谋划并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市文物局把环境整治与该村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相融合,盘活闲置宅院及庭前屋后废弃空地,规划建设集绿色景观、乡贤文化、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前路村文博广场和乡贤馆,利用“空心宅院”打造“一宅变四园”小品游园。

市文物局结合当地实际,在美化、净化方面做文章,把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结合,绘制以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为主题的文化墙11面,坚持周五义务劳动,推动街长制、路长制上墙及“五美庭院”评选,实现全员参与,使整个乡村亮丽多彩。此外,市文物局积极谋划,在产业帮扶上求突破。该局以非遗葫芦烙画产品为抓手,采取“村集体+非遗传承人合作”模式,实施公司订单,带动村民参与制作,实现村集体增收。

截至目前,该局已投入资金约40余万元,在汤阴县委、县政府及古贤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带动相关方面投入资金230余万元,建成了文博广场和特色游园,完成了全村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雨水管网改造、道路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市文物局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好每周五人居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加强产业帮扶,不断提升村庄“颜值”,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