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亚杰 通讯员 李秀芳 梅炎昊
10月9日,记者来到伏道镇司马村,村内道路两侧长满的一株株不知名的花卉引起记者注意。当问到这种花卉的名字和用途时,路过的村民热情地回答:“这是俺村今年新引进的野菊花,是一种经济作物,能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野菊花也能卖钱?面对记者的疑惑,司马村村委会主任李加保解释,野菊花浑身上下都是宝,它的枝蔓、叶片和花朵都可以制成中药材。“种植野菊花,预计每亩经济收入在2000元以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李加保说,司马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加上交通便利,这为推广野菊花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村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今年年初以来,伏道镇立足“五星”支部创建,以产业增效、促农增收为目标,创新探索产业转型发展新路径,把司马村作为试点,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有关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野菊花产业。在这一模式下,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农户负责管理,村民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管护的方式参与。野菊花种植不仅拓宽了群众增收途径,更在提升村容、改善人居环境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村民张霞是推广野菊花种植的受益者,村里开展种植野菊花之初,她就积极进行栽种。张霞说:“恰好是农闲,在家门口栽种野菊花就可以挣点零花钱,这活儿能干!”而像张霞这样靠栽种野菊花打零工的村民还有十几个。
今年9月,司马村4.67公顷野菊花陆续栽种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看护管理,目前野菊花长势喜人,并对乡村产业的提升、村民增收带来积极影响。司马村党支部书记李立喜说:“我们在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栽种了30余亩野菊花,其余则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种植。进入冬季,野菊花就可以采摘收获,到时候我们再仔细评估,如果经济效益可观,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种植面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伏道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持续推动传统农作物种植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朝着“农业有钱赚,农村有景看,农民有活干”的目标不断奋进。发展乡村产业,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成为摆在各村面前最现实的一项任务,司马村推广野菊花种植正是一种积极探索。伏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郝青阳表示:“我们将鼓励各村因地制宜,主动抓好现代种养、优势乡土特色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等特色产业,持续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