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法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社区民警张士江的一天

□本报记者 王倩

盛夏7月,太阳刚升起来,气温便陡然上升。7月19日7时15分,民警张士江一早就到了曙光社区警务室。在北关区曙光社区,提起片警“老张”,那可是家喻户晓。因为有老张在,大家都觉得平安、踏实。

老张名叫张士江,是市公安局北关分局曙光路派出所一级警长、曙光社区的社区民警,先后被表彰为“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河南省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最美基层民警”,2023年荣立公安部一等功。

换上警服的张士江来到镜子前,正衣冠、整仪容,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一天的工作,这也是军人出身的他一直以来养成的习惯。

7时25分,张士江的身影准时出现在曙光小区爱得堡幼儿园的门口。幼儿园的李老师说,张士江比幼儿园的门卫师傅都准时,他总是在幼儿园开门之前到岗。

引导幼儿园小朋友有序入校,密切关注周边可疑人员、车辆、物品,为幼儿上学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尽心尽职做孩子们的“守护神”。时间长了,他与孩子们处成了“老相识”,许多小朋友看到他都会向他问好。

8时30分,张士江准时赶到派出所,参加派出所工作例会,汇报社区治安形势,浏览当日的工作通知,分享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处理办法,梳理一天的主要工作任务。

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边传来社区工作人员焦急的声音。原来,辖区一商户把一个存放货物的小型集装箱摆在人行道上,因为占用盲道,与过往群众发生激烈争吵,社区工作人员调解未果,便想请张士江一起解决问题。

9时50分,张士江赶到现场,在确定是商户占用盲道之后,他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商户进行悉心劝导。集装箱虽小,却占用了盲道,还影响了市容市貌,群众有意见是正常的。经过张士江悉心调解,商户最终同意将物品移走。

回到社区警务室已是10时30分。此时,张士江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被汗水浸透。警务室“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里如同一个小型的派出所,囊括了人口管理、场所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群众等多项功能,承载了无数家长里短,记录了柴米油盐里浸润的百态人生。

“张警官,这不是放暑假了嘛,孩子坚持要当面过来给您道声谢谢。”原来,李女士的女儿曾因为户籍问题,无法办理入学手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张士江东奔西走,多部门联系,最终帮李女士的女儿解决了户籍问题。

12时30分,刚吃完午饭,考虑到下午还有许多新核对的电瓶要退赃。张士江和同事李景攀放弃午休时间,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往警车里搬运要返还群众的电瓶。原来,7月6日晚上,市公安局北关分局侦破一起盗窃电动自行车案件,一举追回失窃电瓶184块。涉案电瓶较多,又涉及6个小区,工作量很大,为了将失窃电瓶尽早返还到群众手中,张士江和李景攀已经冒着酷暑奋战多日。他们加班加点,从快核对失窃群众信息。考虑到天气炎热,他们还对居住较为分散的群众采取了上门返还的方式。

“最近身体咋样?用买啥药不?”19时30分,吃过晚饭的张士江又来到独居老人王奶奶家,一进门就关切地询问。王奶奶今年77岁,儿子在外地打工,平日里老人都是独自居住。

“士江,吃水果。”看到脸上满是汗珠的张士江,王奶奶赶忙招呼他坐下。像王奶奶这样的独居老人,辖区内有十几位,张士江一有空就去看望他们,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刚才已经吃过了,这我不能要。”临走时,王奶奶非要送给他一兜水果,张士江一边婉拒,一边跑出了小院。

夜幕降临,回到警务室的张士江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巡查宣防工作。他带领辖区“红袖标”治安联防队员先后来到夜市摊位、沿街门店、娱乐场所、宾馆酒店,开展巡查宣防集中行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