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今年,我市开启垃圾分类示范带动项目,38个小区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同时,全市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
□本报记者 邓娴
垃圾分类益处多,环境保护靠你我。在位于文明大道东段的嘉洲纯墅枫景小区,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智能垃圾分类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5月26日,记者到嘉洲纯墅枫景小区一探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概貌。
位于小区东侧的智能垃圾分类房是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动力源”。据了解,智能垃圾分类房主要回收的是可回收物,按照玻璃、金属、塑料、纸类的类别进行回收。居民每次投放可回收物后,都会得到相应的积分,积分攒到一定的额度可以兑换洗洁精、香皂等小礼品。“每个示范小区都有垃圾分类督导员,现场指导居民对垃圾正确分类投放。如果是大件物品,工作人员还可以上门回收。另外,对于积分高的居民,还可预约兑换大件物品,比如冰箱、彩电等。”河南傲哲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郑贤良说,“形式多样,主要是为了调动居民的参与热情。”
记者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9年4月,我市开展第一批47个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之后,垃圾分类工作逐渐深入。2022年,我市开始建设第二批生活垃圾分类运行设施。今年,38个小区建成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目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90%,我市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覆盖650个小区,覆盖户数32万户。
宣传“集市” 群众参与
□本报记者 邓娴
“尘土是什么垃圾?”“烟头是什么垃圾?”“回答正确,这是送您的小奖品。”5月25日上午,一场有奖问答、群众积极参与的垃圾分类“集市”在易园西门进行。
5月是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月。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文峰区(高新区)、北关区、殷都区、龙安区及安阳县分类办,于当天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主题为“美好生活,共同缔造”。本月,各县(市、区)、各市直成员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我市掀起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的高潮。
在主题宣传活动现场,负责各县(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六家企业在易园西门摆出了“地摊”,现场工作人员积极地向群众介绍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以及参与方法。为了吸引群众积极参与,他们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卡、飞行棋、转盘等游戏与群众互动。“蛋壳是什么垃圾?看着前面的垃圾桶上的标识,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活动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和参与游戏的群众互动。市民陈书琴回答正确后,得到一包垃圾袋作为奖励。陈书琴高兴地告诉记者:“来公园锻炼身体碰巧赶上了活动,还领取了小奖品,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以后我也要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好习惯。”
活动现场,群众参与热情很高,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四色垃圾分类标准、四色垃圾的正确分类方法等,同时发放生活垃圾宣传册、宣传袋、围裙等物品,引导居民争当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宣传者。
定时定点 巡查管理
□本报记者 高倩
在森禾阳光小区,小区内的垃圾分类亭就设在社区办公用房旁边。蓝色、灰色、绿色、红色四个垃圾桶套着黑色塑料袋,整齐排开,分别用于投放不同种类的垃圾。垃圾分类亭一侧的挡板上,工作职责、督导员联系方式等内容一清二楚。5月2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像这样的垃圾分类亭在我市还有很多。这些设施都有啥作用?如何助力垃圾分类工作?记者展开了采访。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垃圾分类亭不仅是一种宣传,也为一些老旧小区或无物业管理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便利。分类亭设置地点可能在老旧小区内,也可能在公共区域,类似于垃圾分类房,在场地不足的情况下,更容易被居民接纳。截至去年年底,我市共投建垃圾分类亭1083座,覆盖657个居民小区。
老旧小区由于缺少物业对公共区域的管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以往,“打包扔”是老旧小区不少居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如今,有了垃圾分类亭,一些居民逐渐开始分类投放。“我每天在小区向居民进行宣传,初步筛选一些可回收的垃圾,有时还会提前通知,定时定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分类回收服务。”市民申海英是一名垃圾分类工作督导员,入职3个多月来,她每天奔波于自己负责的3个居民小区之间,巡查管理所辖区域的24组垃圾分类亭,她告诉记者:“垃圾分类是一种趋势,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卫生观念有了提升,老小区的环境面貌也有了改善。”
在垃圾分拣中“淘宝”
□本报记者 邓娴
没有无用的物品,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废纸箱、玻璃瓶、塑料筐……生活垃圾在小区内进行初次分类之后如何处理?5月26日,记者跟随垃圾运输车一起到北关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一探究竟。
生活垃圾在小区内经过初次分类之后,被分类运送到分拣中心。在北关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厂房里堆放着不同品类的废旧物品,塑料筐按照黑色、白色、蓝色的区别分别堆放,纸箱按照黄色、彩色分开堆放,废旧电池、过期化妆品等分类放在有害垃圾房内。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塑料筐已经被打碎装袋,废旧纸箱也被粉碎打成捆。“粉碎后的这些废旧物品将被送到回收公司进行资源再利用,有害垃圾将被送到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北关区环境卫生事务中心分类办主任李鑫告诉记者。
可回收物得到资源化再利用,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那么生活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如何处理?记者了解到,我市很多示范小区都有专门的厨余垃圾投放处。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厨余垃圾会被送到市静脉产业园,和市政污泥、粪便等一起厌氧发酵,产生沼气,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而像尿不湿、烟头、污染纸张等其他垃圾则被送到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发电。
生活垃圾在精细化分类之后,被运送到不同的地方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从垃圾中“淘宝”,收到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花式宣传接地气
□本报记者 高倩
5月26日,走进嘉洲纯墅枫景小区,记者看到灯杆上、草坪上,垃圾分类的标牌随处可见。这些标牌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既装点了环境,又宣传了环保理念。小区的游园旁,写有“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的标志,设计者别出心裁地将垃圾分类箱塑造成卡通人物造型,供孩子们游戏和拍照。
除居民小区内巧妙的垃圾分类宣传外,在我市的游园广场、小街小巷及商业场所,到处都能看到宣传垃圾分类的公益广告。在文峰区,有一个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在这里,可以看到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情况,了解垃圾污染的危害、处理方式及垃圾分类的意义。河南博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郜卫超介绍,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是他们独立筹备设计的,免费对公众开放,之前有不少机关单位来参观学习过。希望借助这个宣传阵地,呼吁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创优美的城市环境。
5月16日,市实验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大手牵小手”宣传活动;5月24日,钢城小学举行主题为“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入校园宣传活动……“如今,我们每月至少都会在两所学校开展宣传活动,形式不限,目的是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孩子们从小形成分类习惯。”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伟说。
网友声音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本报记者 高倩
垃圾分类,美化家园。如今,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与设施在我市随处可见。大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与推广有哪些看法?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网友。
网友“唏里呼噜”说:“今年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上,很多地方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我市相关部门也参与其中,广泛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带动身边人参与其中,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网友“哗哗”认为,宣传的方式很多,可以是一场讲座、一段视频,也可以是互动游戏、手工制作或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大赛、推选分类达人、分类打卡等习惯养成主题活动。相比较,大家更喜欢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活动,更有助于养成好的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是一项长期任务。一方面,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涉及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环环相扣,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网友“青山不老”认为,每个人都可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源头减量、主动分类,为垃圾分类工作尽一份力,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采访中,不少网友表示,通过反复实践,正确分类并不是难事,关键在于能否主动进行分类与投放。从管理到治理、从监督到自觉,这需要精细化城市管理,也考验着城市文明的程度。个人主动参与垃圾分类也是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