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胡官屯村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点倾听民意:

“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一线见闻·基层行)

游客在村中的月季花墙旁拍照

□本报记者 郝亚伟 文/图

沿着笔直的崇义路一路向南,安阳县高庄镇胡官屯村里藏着一个月季园。

初夏时节,月季花示范街和村西头月季花园内的花朵竞相盛开,房前屋后,花墙与村舍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夏日乡村田园画卷。

见到记者在拍照,正在花墙旁乘凉的75岁老人李五妮笑呵呵地说:“一推门就是五颜六色的月季花,心情可舒畅了!这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我家门口拍照片,听年轻人说,如今我们村的名气大得很呢!”

胡官屯村如何从一个不见绿的村庄变成花的海洋?

2022年年初,既是村党支部书记又是县、乡人大代表的陈庆伟在村人大代表联络点接待了几名群众代表。群众反映,村里多年没有绿化,希望能增绿添彩,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其实,为村里搞绿化,陈庆伟心中早有打算,但是由于村内街道狭窄,两侧根本没有植树的地方。这次群众把问题提了出来,让他意识到,再难也得推进绿化工作。

陈庆伟召集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在村人大代表联络点召开专题会议,又经过实地考察,决定打造花园式新农村,建造爬墙月季花示范街、月季花园、街心小游园等,鼓励动员家家种月季、户户做花匠,力争让村庄成为月季花卉种植基地,实现观赏和收益双赢。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培育,目前已初见成效。

在村西头的月季花园内,淡淡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陈庆伟说:“现在这片月季已经成为村里的一个网红打卡点,吸引了不少游客来此欣赏、拍照。我们自己培育的月季花既可以出售,也能满足村里补种需求,实现了一次投资多年受益。”

近年,人大代表联络点已成为胡官屯村探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力平台,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村充分依托联络点,积极开展代表进站接待活动,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履职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收集传递民情民意,推动一大批民生问题落地落实。

“老李家门前路高,到我们家这里就凹下去了,一下雨就存水,门都出不去,这问题啥时候给解决一下啊?”去年,群众反映的道路积水问题得到了村里的重视。2022年,胡官屯村一鼓作气修了15条村路,并新修排水沟,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大事小情要让群众明明白白、共同参与,大家才能有共建共治的积极性。”一位村干部说,胡官屯村按照“大家的事情商量着办”的村民自治原则,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乡贤议事会”等议事组织作用,把协商议事场所从村委会、代表联系点,延伸到村民中间。

在工作中,村“两委”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实现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人居环境深度整治,共疏通排水沟7000余米,铺设柏油路5000余米,修建绿地公园1500平方米、修整门台300余户,完成改造残墙断壁18处,建成“一宅四园”6处、停车场2处、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各1处,并围绕胡官屯“柒号小院”打造出一条古香古色的文化示范街。一件件民生实事,都让村民广泛参与、管理,充分调动了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该村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注重民主监管。畅通群众参与集体经济管理渠道,健全和加强村“两委”廉政建设,管牢村级“微权利”。村级重大民生事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将办理措施、办理过程、办理结果等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公开公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村里能不能将坏的路灯修一下,晚上老人小孩儿走路不安全。”“村里再增加几个垃圾点就好了。”……如今,有事去联络点找代表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胡官屯村由过去村干部管理村务的“独角戏”,变成党员干部群众的“大合唱”。代表们依托联络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心声,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