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营 董燕燕 郭丹超
桃花媚,杏花娇,正是一年春好处。在焦虎镇玫瑰种植基地,茂密的玫瑰植株上,片片嫩叶青翠欲滴,娇羞含春。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滑县的好政策,让我有了今日的成功。”基地负责人邓莹莹由衷地说。
今年36岁的邓莹莹硕士研究生毕业,原本在河北农科院有一份正式工作,2018年年底返乡种植玫瑰。如今,她的玫瑰种植基地已发展成为集玫瑰种植及纯露、精油加工于一体的玫瑰花卉产业,让100余位村民就业增收。
“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下一步,我要加大投资,大规模发展香草产业,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邓莹莹说。
在滑县,不少像邓莹莹这样充满活力的青年返乡创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排头兵、领头雁,助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更高要求。
只有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滑县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保障措施,让农业农村管理人才、返乡农民工等人力资源要素在农村充分活跃起来,乡村发展凸显活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月21日,滑县司法局与滑县鑫林职业培训学校在老店镇举办的中式烹调培训班正在进行。授课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一边讲解步骤要领,一边演示制作过程,形象易懂。
“送到家门口的免费培训太好了!我一定把老师讲的东西学懂弄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收入。”学员张风云说。
“我校有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8个培训项目,今年年初以来,已培训学员500余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送技能下乡活动,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的技能培训,做有知识、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滑县鑫林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司青山说。
“参训学员都很珍惜这次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升了自我,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而且,开展免费技能培训有利于促进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司法局将做好全程服务和后期保障工作。”滑县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吕伟杰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基。近年,滑县积极开展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助发展。目前,该县有养老护理员、电工、焊工等定点培训专业20个,培训实行全程互联网监管,保障培训质量,并建立培训后就业情况回访机制,确保学员既能学到技能,又能学以致用。今年年初以来,该县累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7场,培训1652人。
“我们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等级的岗位需求,让更多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增收。”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筱乾说。
积极引导返乡创业。为吸引外出人员回乡创业,该县建立县级返乡电子人才库,并设立返乡人员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推荐返乡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等政策措施。目前,该县已经吸引高学历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3000余人,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
如今,在返乡能人的带动下,滑县已培育万亩洋香瓜基地、万亩大棚蔬菜基地等一大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乡村产业。
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该县以“稳就业、促创业、保就业”为重点,以支持自主创业助力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扩大就地就近就业规模。针对创业者资金不足问题,该县通过调整优化放宽反担保范围、免除反担保要求、提高反担保额度等措施,不断创新创业贷款担保模式,降低贷款担保门槛,缓解创业者的创业启动资金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2022年,该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109万元,扶持2107人创业,带动就业7060人,其中,向返乡创业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960万元,放款金额居全省领先位次。
滑县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振兴工程,重点打造非遗相关文创产业,推进旅游景区综合品质提升,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近就业岗位。目前,枣村乡堤上村百美村宿项目已达到试运行条件、城关街道东小庄村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名单、道口镇街道顺南村入选河南省推荐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构建吸引人才强磁场。该县坚持把“人才满不满意”作为首要标准,全力实施“洹泉涌流·智汇滑州”人才集聚计划,不断优化乡村人才政策环境,加强乡村人才薪酬待遇、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保障,使人才政策精准发力,努力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社会氛围,让更多“千里马”在乡村大地上竞相奔腾。
为更好地留住人才,滑县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2020年以来,全县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设立中原学者工作站2个。同时,加快人才周转房建设力度,专门为企业建成了600套人才周转房,目前,享受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的有22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