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浩
仲春时节,春暖大地。蜿蜒的马路,青翠的山林,处在其间的殷都区磊口乡清峪村显得整洁而清净。房子崭新,道路宽阔,村民生活井然有序。气派的工厂、便捷的生活设施环绕周边,映衬着“五星”支部创建为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面貌。
就业就在家门口
赚钱顾家两不误
“在咱村就业,不仅赚得多、消费少,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去外面上班好多了。”3月20日,刚结束一天工作的村民刘建勇说。今年41岁的刘建勇前几年在杭州、上海等地做运输生意。“大城市生活成本高,除去开销,每个月手里也就能落下三四千块钱。现在,咱村引进了这么多企业,岗位多、需求大。”刘建勇笑着说,“如今,我在村里做起了老本行——卡车配货、运输,一个月能赚8000元。”
和刘建勇不同,今年35岁的刘晓龙原先在深圳从事建筑加固工作,如今也回到村里做起了运输生意。“现在村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一个月能赚8000元到1万元,还有一些年轻人选择在村里的企业上班,一个月也能赚四五千元。”
在清峪村,像刘建勇、刘晓龙这样的家庭不少。近几年,随着清峪村产业的发展壮大,在村里找到工作岗位的村民多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
该村党支部书记梅庆国告诉记者,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清峪村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以产业谋发展,聚力“一村一品”。村集体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与12家企业签订了《果蔬优先供货协议书》,通过农户绑定合作社帮助农民增收,并成立了保洁服务公司,为周边企业提供卫生保洁等服务。如今,村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年收入100余万元;通过引进中联、利源等10余家企业落户,带动交通运输、餐饮业、零售业等发展,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方便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如今,村里无闲人,人人有事做,每家都过得红红火火,实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互利共赢。
全省首批“五星”支部
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过去这儿是闲置土地,无人打理,环境比较差,自俺村‘五星’支部创建以来,建了游园广场,有花和草、休闲亭子等,既能赏景又能娱乐,真是太好了!”村民赵瑞国说。
作为磊口乡首个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五星”支部的“明星支部”,清峪村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五星”支部创建的“指南针”。市金融工作局驻清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马愉翔告诉记者,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堡垒、抓支部,建立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片、网格员包组、党员联户的责任机制,围绕“工业带动农业,集体服务企业”的产业兴旺工作思路,发挥单位职能作用,协调金融机构支持服务村辖企业 ,在乡、村两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创建了全省首批“五星”支部。
优化环境是推进“五星”支部创建的“动力源”。两年来,清峪村筹集资金500余万元,建设游园2个、健身广场3个、村史馆1个,铺设污水管网5000多米,硬化渠道3000米,整修硬化背街小巷900多米,安装路灯200多盏,更新绿化苗木500多棵,修复硬化西山道路,清理残垣断壁,对西河滩进行护坡砌岸。全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清峪村的发展是磊口乡“五星”支部创建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磊口乡坚持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载体和总抓手,对标对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过硬“五星”标准,形成了抓党建、争“五星”、促发展的生动局面,绘就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争星’犹如跑马拉松,关键在持之以恒、持续发力。”磊口乡党委书记操振说,“去年以来,磊口乡党委按照全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的统一部署,自我加压、争先创优,创建‘五星’支部1个,‘四星’支部1个,‘三星’支部9个,‘二星’支部4个,整治软弱涣散支部1个。刚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儿,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们将牢固树立抓基层、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五星’支部创建任务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蹚出一条高质量党建引领,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子,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