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荣 实习生 秦瑞瑞
山间桃花红、杏花粉,路边油菜花在风中摇曳……3月14日,走过一段春意盎然的蜿蜒小路,记者来到林州市采桑镇付东沟村,这是记者今年第二次来到这个小山村。
“我们正在联系对接金银花种植基地事宜,村民积极性高,我们干劲儿大!”付东沟村支委委员秦海军在田间地头忙碌着。2月初,记者曾到该村采访,当时全村正在召开2023年第一次党员大会,会上,秦海军提出打造金银花种植基地的想法,大家表示赞同。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他们开始了行动。
“敢想、实干,我支持建设基地,我看好咱党支部!”84岁的宋雷生是村里的老党员,他培养的两个孩子也事业有成,在村里有一定的声望。他对记者说:“只要全村都动起来,俺付东沟也能富起来。”
3月12日,河南师范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地在此揭牌。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梅宪宾带领学校专家到付东沟村实地考察。成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地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林州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文军说:“河南师范大学在此设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地,是双方前期认真论证、深入研究,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和地方资源优势,实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次良好机遇。”河南师范大学不仅要助力付东沟村拓展乡村振兴事业,还要让这里成为有温度的党的理论宣讲台。
“付东沟村靠近省道302,乡道018穿村而过,现存户籍530户2200人,耕地面积2300余亩,其中,集体林地130亩,未开发并利用荒坡地400余亩。村内有水利设施4处,村集体经济收入8.7万元。”秦海军信心满满,虽然村里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但如果充分利用村内富余劳动力,发展特色农业,村里照样可以大变样。
梅宪宾带领学校专家实地考察,深入田间地头,他们看到付东沟村人心齐、耕地足,非常适合建设金银花种植基地。设立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基地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河南师范大学会持续关注付东沟村,发展产业、加强党建,助力乡村振兴。
“有基础、有蓝图、有信心,再加上大学帮衬,付东沟村一定能实现华丽转身。”采桑镇副镇长郭军对付东沟村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付东沟村本身大规模种植黄李,果实口感佳,销售也走俏。下一步,该村积极谋划,把特色种植和光伏发电结合起来,让村富民强的梦想变成现实。
放眼望去,在希望的田野上,村民正忙着耕作。把付东沟村建设成为魅力村庄是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心愿,他们也在朝着这个目标一步步行进。未来不可预测,但是凭着村民的踏实和热忱,付东沟村的明天正如眼下的春天,让人充满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