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亚伟
通讯员 李永富
2月16日是崔家桥镇春节后第一个大集举办的日子,集市上人声鼎沸,货物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赶会。
“知道今天有大集,一早就赶过来了,人特别多,特别热闹,我们也吃了很多特色小吃……”北街村村民张莉说。集市上,酸甜的糖葫芦、香糯的炒栗子……满满都是儿时的记忆。对于不少商户来说,充足的备货才能满足群众火热的消费。
赶集,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一声接一声的叫卖,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写照,承载了许多人的珍贵回忆,因此很多人爱去大集上转一转,感受一下那股热闹劲儿。
一位赶会的老党员告诉记者,过去农忙了、该添置工具了,人们就会去大集上采购。现在社会发展了,老百姓生活好了,镰刀、锄头等传统农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少农民师傅将种植的特色农产品拿到集市交易。从集市贸易平台,也看到了农村的新变化。
一位卖干货的老板说:“有几年时间没来赶集了。现在的崔家桥镇变化真大,柏油路宽阔平整,绿化树木让人赏心悦目,门店都是统一的门头牌匾……群众的幸福感提升不少呢!”
崔家桥镇党委书记郑永刚说:“大集的变化折射出农民生活由温饱向安康、富裕的转变。我们会带领群众继续干,发展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升乡村振兴新水平,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越来越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