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任贵伟
1991年,在濮阳市建设路与振兴路交叉口的西北角,刘本刚开了他的第一家饭店——京玉餐厅。他对妻子说:“如果赔了,就把房子抵押出去,咱俩摆地摊儿。”开店后的第一个春节,刘本刚一家四口是在店里度过的。
30多年后的今天,刘本刚把濮阳市瑞丰园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办成集餐饮、住宿于一体,具有多家分店的综合性酒店。该店先后被授予“中国餐饮名店”“全国工人先锋号”“河南省百佳慈善功勋单位”“河南省食品卫生A级单位”“河南省文明诚信商户”“河南省重点餐饮企业”“河南省关爱职工示范企业”“服务濮阳市豫商大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成为濮阳市餐饮界的一面旗帜。
刘本刚从部队退伍后,曾经在机关工作过。1991年,刘本刚走出体制,从经营简单饮食的小店做起,白手起家、艰难创业。1997年,他抱着“老百姓想吃啥咱做啥,老百姓想咋吃咱咋做,让老百姓吃好、吃健康”的理念带领员工打造“诚信、健康、绿色”品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刘本刚突破传统的“管”字当头、“利”字当先理念,大胆坚持以人为本,即企业以员工为本,经营以客户为本。他强调,要保护员工利益,让员工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每年不但让员工提薪、让先进获奖,还让员工家属得到实惠。在菜品制作中强调实惠、价位合理的基础上,他非常重视收集客户意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客户的利益也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保障,由此赢得了大量回头客。
刘本刚把“菜品鉴证人品、良心赢得放心”的经营理念写在瑞丰园总店的影壁墙上,坚持用良心做餐饮。十多年前,刘本刚就实施明厨亮灶,让顾客看得见厨房操作的全过程。为此,瑞丰园多次作为市级、省级标杆企业在食品安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同样的菜我们量大、价格低,而每道菜的成本比同行业高10%。”刘本刚说,“我小时候挨过饿,所以总想着让大家少花钱能吃饱。我开饭店的目的就是方便百姓,不仅要向顾客提供丰富的菜品,让大家吃好、吃饱,还要吃得卫生、绿色、健康。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只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健康绿色待客,让商家、客人和员工都得到实惠,必然事业兴旺发达。”
刘本刚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先后安排600多名农村青年和下岗职工就业,尤其是安排下岗职工当“服务大嫂”,已经形成了瑞丰园独具特色的服务亮点。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支持濮阳市妇联的“春蕾计划”,2002年率先在濮阳市范县陆集乡组建了“瑞丰园春蕾班”,每年出资上万元,资助38名家境困难的女童完成学业,被省委宣传部等6家单位联合授予“河南省百佳慈善功勋单位”荣誉称号。每当发生重大灾情,他都会积极组织职工赈灾捐款。作为慈善总会会员单位,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每年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他关注弱势群体,先后设立了7个“户外劳动者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免费服务等。
致富不忘家乡。刘本刚对家乡的发展和建设非常关注和支持。他带头捐资,为内黄县二安镇刘庄村修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刘庄村把原来的公墓升级为陵园。刘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国稳说:“刘本刚对村里的事情非常积极,不仅带头捐资修路,还积极为村里的发展谋划产业项目。”
作为濮阳市安阳(内黄)商会会长,刘本刚带领内黄籍在濮经商人员努力拼搏。在商会的帮助下,不少会员企业逐步发展壮大,由弱变强。由于成绩突出,2020年,濮阳市安阳(内黄)商会成功创建为全国“四好商会”。
“今年,我们将继续建立与濮阳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内黄县有关部门的日常联系工作机制,积极反映会员呼声和建言献策,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利用国家政策,寻找好的项目,继续谋划办大事、办实事,发挥好商会的平台作用。”刘本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