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奔跑(奋斗者正青春)

——记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雷文利

□本报记者 王都君

“真是太感谢您了,加班加点帮我们查资料。信息检索平台真是太棒了,助我们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质量!”2022年12月26日,我市一家工程有限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正在用安阳科技文献统一检索平台帮他们查询资料的工程师雷文利感谢道。

雷文利是安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安阳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安阳市市管专家,多次被评为市科技局系统先进工作者、安阳市信息化工作先进工作者,获全国科技活动周荣誉表彰,获河南省科技成果3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2项,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3篇。她负责的安阳科技文献统一检索平台由安阳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创办,目前已有8.7亿条中外文元数据和286个中外文数据库,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等领域。

“我们面对面地为基层提供服务,切实将文献服务送到企业创新第一线。”雷文利告诉记者。过去,不少企业为了得到产业信息和相关文献资料,需要到网上购买。如今,企业可登录安阳科技文献统一检索平台免费查询各类信息和文献。

作为一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雷文利长期从事科技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创新服务平台开发研究及应用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先后参与安阳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安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专家人才库系统等十余项科技攻关项目,主持2021年市重大科技专项《安阳创新大脑》项目建设,在推进安阳市科技管理信息化、提高服务办事效率、完善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促进资源集聚共享、强化科技支撑保障等方面成绩突出。

为实现科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雷文利独立承担安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系统升级改造,优化管理流程和算法、制定数据匹配规则,切实提高了系统填报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的全流程“可追溯、可查询”信息化管理,提升了科技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与便捷度。截至目前,该系统用户已有3000余人,申报项目千余项。

作为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雷文利所在的研究所不定期向基层发放企业技术难题及需求征集表,依托中科院等优势科技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作为科技情报研究部门工作人员,雷文利和她的同事还编辑了内部资料《科技参考》,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环节,瞄准颠覆性技术、紧盯前沿引领技术,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最新科技动态、科技管理先进经验、热点技术分析、战略新兴产业信息。

为助力企业自主创新、优化创新决策,近年,雷文利深入企业、科研院所一线开展平台资源共享培训20余次,平台访问量计135万次,全文传递4.9万余篇,有力促进了我市科技资源共享,广受企业科研人员好评。

“去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阳视察,参观了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殷墟遗址,并教导说‘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雷文利说,“习总书记言也谆谆、情也切切,殷殷寄语令人振奋鼓舞。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作为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我更加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本职岗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将红旗渠精神化为工作的动力,践行到服务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去。”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