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产业经济 上一版   
上一篇

安化集团:

打好发展主动仗 逆势而为创佳绩

安化集团九天公司甲胺销售现场(王晓军 摄)

□本报记者 马 原 通讯员 王晓军

“化工市场瞬息万变,现在甲胺、DMF、聚酯切片价格比以往下降了不少,效益持续收窄,必须全方位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1月2日,安化集团生产管理部部长陈帅在查看近期产品出厂价格时告诉记者。

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安化集团职工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稳中求进,逆势而上。去年,安化集团甲胺、DMF、聚酯切片3种主要产品均超额完成产量计划,产值、营收、利润水平大幅增长,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50亿元,同比增幅20.52%;实现营业收入52.50亿元,同比增幅19.73%;预计报表利润增盈6.16亿元。

安全护航有实力

安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联国表示,去年是艰苦的一年,也是奋斗的一年。这一年,有爬坡之艰,也有闯关之难。安化集团在一次次危机中挺了过来、走了出来,经受住了大考,赢得了信心和斗志,凝心聚力,不怕艰难险阻,实现了安化集团的改革重生和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安化集团积极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牢固树立“三不四可”安全理念,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理念,抓实现场管理,构建起从主要负责人“最先一公里”到基层一线“最后一公里”的责任链条,为企业安全稳定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安化集团开展了特殊作业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作业现场“三违”行为;全面推行作业风险分析和开展安全交底与反交底活动,各类现场作业实现“零事故”。安化集团将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通过原因剖析,找出当前管理中存在的基础性、根源性问题,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跟踪整改问题150项,解决了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

挖潜增效有潜力

环保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安化集团加大安全环保投入力度,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取得显著收益。其中,安化集团通过对甲醇罐区1号槽、3号槽改造,实现“边卸车边生产”,增效1.2亿元;实施环保管控期间“一厂一策“方案,加强外排水检查治理、生产现场环保精细化管理,做到不因环保影响生产;完成龙宇新材料公司新增第二电源改造和线路增加光纤差动保护装置,实现聚酯装置双回路供电;通过110KV茶化线路改造,增加一路应急电源,为企业应对供电突发情况提供了保障,实现绿色循环低碳生产。

安化集团根据市场变化,定期测算各产品的经济效益,不断优化工艺指标、生产运行模式,随时调整产品采出比例,做到效益最大化。

项目发展有活力

破产重整是安化集团改革重生、走出困境、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由之路。在河南能源的大力支持下,安化集团采取“破产不停产、边生产边重整”的政策,稳妥推进破产重整。去年12月破产重整程序进行完毕,为安化集团健康快速发展扫清了障碍、铺就了高速路。

安化集团全力推进原料路线升级改造项目,实现生产装置工艺革命性重塑。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各项手续和建设场地旧装置拆除工作,基础设计全面展开。

为扩大在新加坡上市的九天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安化集团积极推进10万吨甲胺项目,项目备案和可研报告、能评、环评报告编制及地勘工作已完成,三通一平开始施工,配套装置建设正紧张推进。

“我们将企业愿景定位为建设一流化工企业,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并举、区域协同的发展原则,在原料端探索精细化工、煤化工深度融合发展,产品端探索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一体化发展基础上,谋划了向高端电子化学品、高端聚酯产业转型发展的一批项目。”安化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徐爱军告诉记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安化集团定能破茧化蝶,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