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健康养老 上一版   
下一篇

老年人跌倒不容忽视

□翟倩倩

近期气温下降,道路结冰,随后还会有雨雪天气到来,老年人跌倒事件将会增多。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有30%的人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跌倒,80岁以上高达50%。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伤害死亡的“头号杀手”,并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跌倒不仅可导致老年人伤残、失能,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死亡,而且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老年人跌倒看似是一种意外,其实是存在某些潜在的内、外危险因素,那么,老年人应从以下几方面防止跌倒。

1.增强防跌倒意识,克服不服老心理,加强防跌倒知识和技能学习。在寒冷的冬季里更应该注意,特别是雨雪天,尽量避免外出,外出需要携带应有的辅助工具。

2.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步态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但是在进行锻炼之前需要注意预热,避免出现肌肉拉伤、跌倒或扭伤等。在锻炼时,不要选择不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器材,注意器材周围的环境,器材旁边有积雪、积水的地方尽量不要去。

3.合理用药:多数老年人都合并有基础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乱用药,用药后应休息片刻,有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还是有一定抑制作用的,切不可认为自己吃过药就一定没事。老年人常用的可能引起跌倒的药物包括:镇静催眠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利尿剂、血管扩张药、降糖药、镇痛剂等。

4.老年人在冬季更需要保暖,建议穿高质量、舒适、宽松的保暖衣物。鞋子要大小合适,鞋底硬度适中。走路应走 “企鹅步态”,技巧关键是:走路摇摆。这么做的目的是控制身体平衡。还有,要双脚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外八字是最好的,保证自身重心在脚下,步伐短,曳步走。

5.调整生活方式:老年人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慢,日常生活起居做到3个“30秒”,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上下楼梯习惯使用扶手。走路要稳住步态,小步伐慢频率才是安全的。夜间尽量避免猛然起床去大小便,腿脚不好的最好床旁放置小便器;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切忌单腿站立。避免搬重物,避免猛然下坐等不良习惯。

老年人不建议七点前起床,也不建议七点前就出去晨练,由于天气寒冷,全身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肌肉处于不灵活状态,加上天气寒冷,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一旦跌倒,在人很少的情况下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可能会出现低体温或出血性休克导致死亡。

6.防治骨质疏松:老年人要加强膳食营养,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增强骨骼强度,降低跌倒后的损伤严重程度,因此经常晒太阳是必要的,注意避免隔着玻璃,防止紫外线受阻。

7.居室环境因素:室内光线不易过暗或过强,地面平整无障碍物,椅子要有扶手,床的高度和膝盖的高度差不多;衣柜的高度以不需要垫脚即可以取物为宜。尤其浴室地面应保持干燥、防滑、有安全扶手;马桶、洗手台及浴缸旁都应装上坚固的扶手。

8.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佩戴辅助设备、如眼镜、助听器及其他补偿器械等。

预防老年人冬季跌倒,需要个人、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让更多老年人“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助力健康老龄化。

(作者系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副主任医师)

本栏目由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阳市健康教育所主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