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返乡创业之星系列报道之五

粉皮深加工 “小康味”更浓(人社民生)

——记内黄县张龙乡建峰粉皮厂负责人司建峰

□本报记者 黄亚楠

“三粉加工是我们北流河村的传统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如今,我也是靠着这张小小的粉皮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谈起粉皮,司建峰脸上洋溢起自信的笑容。

司建峰是一名“80后”,出生在内黄县张龙乡北流河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山东等地打工。其间,他当过建筑工、厨师等,一次偶然的机遇,司建峰看到了家乡的传统行业——粉皮加工,感到其中存在商机。2015年7月,司建峰筹资500万元,建设了面积2500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创建内黄县张龙乡建峰粉皮厂,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司建峰大胆创新,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从山东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将先进制作工艺和传统工艺相结合,推动了县域主导及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使生产的产品更具有产品竞争力,产品主要销往山东、上海、濮阳、安阳等地,购销两旺,生产销售前景良好。为了带动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司建峰通过“基地+农户+脱贫户”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带动附近3个行政村680人从事这一行业。

粉皮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打浆、制浆、做皮、晾晒、切丝、包装等工艺流程,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建峰粉皮厂现有工人80名,其中农村劳动力64人,脱贫户家庭劳动力16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致富,不断发展带动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建峰粉皮厂被内黄县张龙乡人民政府确定为产业扶贫基地。司建峰通过企业带贫协议,与张龙乡249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增收协议书,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

致富不忘乡亲。为方便脱贫劳动力在粉皮厂就业,司建峰创新实行工资按日、按小时结算,中午提供免费加餐和午餐,方便他们照顾家人、接送孩子,脱贫劳动力每天都能领到工资,解决了他们的时间分配难题,又为他们增加了收入,给了他们温暖和信心。2021年3月,建峰粉皮厂被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安阳市扶贫龙头企业”。

在带领乡亲致富的同时,司建峰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2020年1月,疫情来袭,司建峰和妻子荀雪芬不仅成立了“夫妻卡点”,轮流值班,日夜守着村疫情防控卡点,保障村民生命安全,还捐出4万元钱支援抗疫一线。今年1月,司建峰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期间,看到广大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昼夜不停地奔波忙碌,有时连饭也吃不上,十分焦急。他不顾疫情期间工厂停产、经营困难,硬是挤出2万余元资金,向乡防疫指挥部捐赠了400箱方便面和40余件蜜桔……

2020年以来,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务工,大批农村劳动力在家待业,大家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关键时刻,司建峰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三里五村的乡亲,只要有劳动能力的,司建峰按人合理安排工作,务工人员每天都能领到日工资,为大家解决了疫情期间就业难的问题。

“我取得的这一点点成绩都是因为党的惠民富民政策好,是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机遇。”司建峰说,“我将时刻牢记‘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企业经营理念,树立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生产理念,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让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带领大家共同奋斗、共同致富,共创美好明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